1 / 7
文档名称:

《论语》《庄子》对死亡主题的表达.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庄子》对死亡主题的表达.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1/3/1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庄子》对死亡主题的表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语》《庄子》对死亡主题的表达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作者简介:王秋香(1985-)女,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人,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王秋香(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先秦诸子著作中,死亡这一主题贯穿了他们思想的整个过程。先秦最有影响的儒道两家代表作品《论语》《庄子》,对死亡的各自不同的思考和表述以不同的语言风格论述成为文学文本,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学特色。
  关键词:《论语》;《庄子》;死亡主题;文学特色
  
  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活着的时候对它思考得最多。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中国哲学家所思所议,三分之二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奠定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基础的诸子便是中国哲学家的代表,而先秦诸子著作中,死亡这一主题更是贯穿了他们思想的整个过程。对先秦诸子著作的研究,多是集中在思想史上,死亡的观念通常被当做一个哲学范畴,并未与文学研究产生互动与交集。纵观他们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对生命消失的咏叹之强烈。怎样面对死亡,死后将归何处?离开活着的人世是否还有一个死后的世界
?对于这些与死亡相关的想象在先秦各家里或多或少都有所论述。因此,对文学文本中出现的死亡主题的解读也有一定的价值。先秦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代表作品《论语》《庄子》,他们对死亡的各自不同的思考和表述,体现出各自相异的文学特色。
   事功――《论语》的死亡指向
   孔子的主要思想都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他所关注的死亡是指向事功为生所服务。孔子对死亡的关注表现在《论语》一书中,如“死”字出现有38次,谈论死丧、鬼神、祭祀等相关内容的地方有48处。不仅仅局限于此,“逝”,“老”,“疾”,“终”等词汇出现频率也是相当的多。“未知生,焉知死”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正如古棣等学者观点,孔子是主张有神论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为政》)他们引用《广雅释诂》里对“居”的解释,“在,居也”,即“在那里”“在现场”的意思。据此认为孔子肯定鬼神的存在。从语法和逻辑的角度来判断孔子对季路问事鬼神的回答是肯定鬼之存在的。他们认为“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是说要先学“事人”,否则是不懂得“事鬼”的;两个相应的小句构成一个语法句,“不能事人”并非怀疑人的存在,“焉能事鬼”怎么就是怀疑鬼的存在了呢?这可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孔子所处的时代,人们对瘟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自然低下,再加上连年战乱,君臣无道,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相信鬼神的,当时的人只有靠卜筮、占卦来消解对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