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临汾的“救赎”.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汾的“救赎”.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汾的“救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汾的“救赎”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地处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市,在中国的版图上并不显眼,但自去年以来,这个城市忽然有了超常的曝光率:“黑砖窑事件”、 “”、“官员***”……一系列晦暗事件后,作为能源大市的临汾彻底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公众的诘问与高层的问责,这个因煤而兴的城市更是置身于“舆论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这座曾经是“中国污染第一城”的煤炭大市陷入迷茫,而400万临汾人则对刚刚履新临汾的执政者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2008年5月,临汾市商业街解放路,法国梧桐已披上浓密的绿装,遮天蔽日,东西一眼望不到头的青翠。不远处的平阳广场,巨型三面翻广告牌上“科学发展、环境宜人、和谐平安、风清气正”
16个字格外显眼。
  “如果真能把这16个字落到实处,那么临汾就大有希望,临汾百姓也就别有多高兴了。”在广告牌下工作的环卫工人陈师傅抬头看了看,转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念叨着。
  在2008年2月23日,在临汾市委二届三次全会上,当这16个字被作为临汾新目标正式提出时,在许多临汾人看来,可谓“对症下药”,应该是一剂切中要害的“济世良方”,也是临汾未来发展的“路标”与“航向”。
  “南通秦蜀 , 北达幽并 , 东临雷霍 , 西控河汾。” 临汾市区位优势突出,历史上尧帝曾建都平阳于此,明洪武和永乐年间,规模宏大的大槐树“移民垦荒”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因而临汾的“根祖”文化享誉四海。
  而临汾市在2007年相继发生的三起煤矿安全重特大事故,不仅让这个历史悠久的“根祖”之地狠狠“蒙羞”,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煤炭大市将何去何从?
  
  煤城“新政”
  
  “短痛代替长痛”
  临汾,因煤而兴,又受煤“拖累”。这个产煤大省中的煤炭大市,曾是全国首家试点煤矿产权制度改革的城市。而四年之后的今天,又一场声势浩大的煤炭改革“光临”于此,仿佛引爆又一枚“重磅炸弹”。而两次煤炭改革的出发点惊人地一致――频发的矿难成为改革的直接助推器。

  2007年:3月28日,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爆炸事故,26名矿工遇难;5月5日,蒲邓煤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28人遇难;12月5日,洪洞县瑞之源煤业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105名矿工遇难。
  有人用“炮声隆隆”一词来“戏谑”过去一年临汾煤矿事故的凄惨之状。三起重特大事故虽已成过往烟云,但无数条鲜活生命的瞬间陨落,及其事故背后暴露出来的弊端与症结,却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面对高层问责与舆论拷问,临汾市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在进行彻底的反思。
  据了解,历届临汾市委、市政府都曾把煤矿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