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综述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关键词] 教学理念;方法创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1)09-0122-00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于2011年4月20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参加会议并讲话。本次研讨会由国内20余所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负责人和青年教师共60余位代表参加,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与方法”、“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队伍建设”两大议题展开研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顾钰民教授主持会议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加强课程建设以及由此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环节不仅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使命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托。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教学理念加强与更新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与巩固的历史使命,教学中需要始终秉承“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理念。她指出,“理念指导行动,行动导向效果”。而用以指导行动的理念应该是多维度的,既需要形成遵循普遍教育规律的理念,又需要形成体现课程自身特点的理念;既需要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理念,又需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旧有的理念。她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认为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关爱学生”,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过程,而情感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的具体运用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始终受用的永恒的教学方法。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与教学要求是:政治性高于学术性,思想性高于专业性。由此,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方向与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正向联系。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一课程体系是任何专业教育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同时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承担部门,应该建立起具有坚定的信仰、自由探索的精神、豁达宽容的胸怀、踏实做事的态度等特征的学院文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始终不可能是孤立的教学,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的理念是推动课程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