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篇一:二十四节气谚语(整理版)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分而立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珠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严寒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严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雨水节气谚语
◆ 相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域广为流传
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全部要满。 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赣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 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湘
◆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能够预兆出未来不一样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
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苏
◆ 相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 惊蛰至,雷声起。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 冷惊蜇,暖春分。
◇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依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依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依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清明节气谚语
◆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和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鲁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桂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赣
◇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闽
◇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宁
◇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冀
◇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苏
谷雨-农谚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立夏节气谚语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论(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最少雨(闽)。
小满节气谚语
◆ 华南地域:“小满大满江河满”反应了这一地域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通常来说,假如此时北方冷空气能够深入到中国较南的地域,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轻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所以,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域防汛的担心阶段。
◆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 江南地域:“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她”
芒种节气谚语
◆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很好,因此有关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比如: ◇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鄂、湘、桂
◇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辽、闽、赣
◇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