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级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导语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域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路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关键和关键任务。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为深入落实落实省和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确、补短板、促攻坚”专题整改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充足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抓手。我县紧紧牵住绿色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霍山特色资源,创新多个模式、采取多个渠道引导、激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在市农委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二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专题督查后,我委针对督查中发觉的问题,认真制订了整改方法,逐条落实到位。现将我县2021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汇报以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员负责。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下设一个产业扶贫工作组,组长由农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农委抽6人、林业局4人、中药材发展局2人、茶蚕办4人组成工作组组员,并设有专门办公室,有4名同志常驻办公。同时又成立了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农委主任兼任,在农委内下设一个专门扶贫办公室,抽二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抓好筹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筹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编制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2021年度扶贫工作关键和分月工作计划,帮助43个贫困村制订产业脱贫计划,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法,稳定和深化产业扶贫政策。三是抓好调度,经过召开调度会、定时通报、信息交流等方法,推进各项方法落实到位;
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和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协力。2021年上半年全县召开了二次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5月份还专门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专题检验。8月下旬和10月下旬,针对市农委二次督查反馈情况进行了二次专题整改。
(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2021年,全县完成三批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验收共有7952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是10712户(2021年、2021年已脱贫户发展产业项目只统计没有验收给奖补)%(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覆盖率)。其中从事种植业发展6804户、21091人;
从事养殖业4499户、13947人;
从事加工、休闲农业的56户206人。2021年脱贫户发展产业1967户6808人;
2021年拟脱贫户发展产业2256户7832人。全县贫困户(不含2021、2021年已脱贫户)共发展低产茶园改造17538亩、毛竹抚育和笋用林改造11758亩,油茶抚育191亩、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2165亩、、食用菌312021棒、养蚕570种盒、养蜜蜂1024笼、养种猪134头、黑毛猪5561头、牛336头、山羊3840只、土鸡92962只、鸭鹅18009只、、种植水果314亩。户办茶厂9个、竹加工厂2个、手工作坊1个、农家乐13家。,比上年增加407万多元,,。,受益贫困户2615户(其中邮储发放460万,受益贫困户96户);
其中包含分贷统还模式农商行发放贷款1569万元,由11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422户贫困户受益;
邮储银行发放贷款435万元,由4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88户贫困户受益。
(三)、贫困户、贫困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种养业达标情况:(1)发展特色种养业达标并已验收的贫困户有6993户,%(任务是6924户),%。(2)全县4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达标的贫困村有43个,其中茶叶32个,毛竹4个、中药材4个、水产1个,以黑毛猪产业带动全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的1个,完成任务100%。(3)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达成“一村一品”的5个,分别是太阳乡金竹坪村、大化坪镇青风岭村、大化坪村、佛子岭镇长岭四个村(茶叶);
诸佛庵镇桃源河村(毛竹),任务完成达100%。
(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全县有481家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务工联结、租赁联结等方法带动贫困户5902户、18296人脱贫增收,其中2021年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