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毛尖茶实地考察汇报
篇一:有关信阳毛尖的调研汇报
有关信阳毛尖的调研汇报
中国是茶的家乡,是茶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现在已成为风靡全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茶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它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部茶文化史和茶产业史就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写照。信阳是中国名茶之乡,是河南的南大门和河南省的茶叶主产区,也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名优茶生产基地。截至 2021 年,信阳茶园面积 8 万公顷,占河南省的 90%,占全国茶园面积的 5%左右信阳毛尖早在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 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的茶史就是河南的茶史。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价:“淮南以光州(今信阳市所辖潢川县、光山县一带)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惊叹:“淮南茶信阳第一”自 1992 年以来,信阳已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九届茶文化节,信阳茶产业已成为事关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关键产业和特色产业。但信阳茶产业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面临着严峻的我国、国际形势。信阳是河南茶叶的主产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原产地,是全国绿茶的主产区之一,但信阳却不是全国茶产业强市。信阳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出口额和全国茶产业强市差距较大,中国茶产业在全世界的情况一样如此。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却不是世界茶产业强国。中国 2021 年茶园(采摘面积)占世界 47%,而茶叶产量仅占世界 31%,茶叶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9%。而一样是茶产业大国的印度却用占世界 19%的茶园(采摘面积)生产了占世界 25%的茶叶,中国的茶叶亩产比印度低 45%。肯尼亚茶园(采摘面积)占世界 5 %,产量占世界 8%,茶叶出口占世界的 22%,2021 年茶叶出口贸易是中国的 倍。相比于中国,能够说是虽小而强。
信阳是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茶产业作为信阳经济的支柱产业,有 95 万茶农和15 万间接从业人员和茶产业悉悉相关信阳茶产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民生大事,发展任重道远。
多年来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红红红火的大背景下。信阳茶产业反而有些裹足不前。信阳茶产业的竞争优势也逐步流失。
信阳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品牌响亮,近几年来,信阳茶产业发展快速,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全部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站在我国外茶产业的发展高度进行分析,信阳茶产业仍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1)茶园基础较差。信阳市茶园有近四分之一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传统茶园,建园基础较差,管理粗放,茶树良种化程度低,茶叶单产低。
(2)茶叶产品单一。现在,在传统意义上的六大基础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中, 信阳绿茶一枝独秀,产品单一。2021 年信阳茶叶总产量 ,其中生产绿茶 万吨,占 %。当年开发出“信阳红”红茶并成功投向市场,约占产量的 %,基础没有开发生产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在信阳绿茶中信阳毛尖又占到 90%强,仰天雪绿、金刚碧绿、其鹏碧云、灵山剑锋等地方新品名茶占 5%,其它烘青和蒸青绿茶不到 5%。信阳作为产茶大市、品牌名市,产品丰富度显著不够,在实现产品多样化以满足不一样消费群体的需求上还有很大差距。
(3)产业集中度不高。信阳市茶园仍以农户家庭作坊式分散种植经营为主。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企业化运作的茶园仅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 15%,不利于良种推广、推广机械化作业、科技研发,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4)产业链条较短。信阳茶产业在再加工领域,尤其是茶产品的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显著欠缺。现在,还未开展含有实质性的科技研发和市场投入。除茶油外,在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速溶茶、浓缩茶、药用保健茶、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茶保健品等茶产品和相关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产品批量上市。信阳茶叶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
(5)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影响力、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信阳做为全国绿茶产量大市,2021 年统计的全国综合茶企二十强、茶叶深加工企业二十强、茶叶出口二十强企业中,均没有一家信阳企业进入。信阳茶业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影响也很小,尚处于培育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对整个信阳茶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限,也难以和我国其它茶区茶叶强企同台竞争。
(6)茶叶品牌创立、营销力度不够。现在,全市茶叶企业注册商标 200 多个品牌处于多、小、弱的情况,只有 4 个中均每个商标市场占有量还不到 200 吨。“信阳毛尖”、“信阳红”公用具牌有一定影响,但企业自主品牌市场开拓和促销力度还不够,茶叶品牌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