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庸》首章.pdf

格式:pdf   大小:27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庸》首章.pdf

上传人:changdan5609 2021/3/14 文件大小:2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庸》首章.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方数据
"皖西学院学报马育良196摘要: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厦郭店简书=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关键词:中;和;性情;中节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孔子在“反思的突破”盼饔中的巨大贡献是,以诉诸人之内在情感体验的“仁”,重新贯释并激活已陷于凝滞状态的原始宗教性礼乐文化,试图从“人”而非“神”的经验事实和道德情感的角度,全面凸显人类“活着”的意义,这真切地体现了许倬云先生所言说的跨过“文明”门槛的命意。此后的儒家,或从重情的角度,或从性情观的角度,进一步凸显了孔学的这一立场。儒家重情,这已为世纪多数中国思想史家、哲学史家所共认龀鹿挠Φ热朔袢;而无论()守部分缋瘛⑿浴⒌赖立言时,都无疑具有激活后者的积极意义,这恐怕也是不容否认的。在这种框架下,观照《中庸》,可以发现,《中庸》作者在人性论及性情观方面实际上回到了《性自命出》的作者、告子等人“生之谓性”的立场,以图纠正孟子“心之谓性”说之自由无限的倾向所可能带来的实践(>J的基础上,进一步抉发《中庸》首章在这方面的思考。《中庸》首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中庸》首章提出中和之论,并明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个“道”,应即“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道”,落实到伦理义,也还是人伦日用之道。这里的“和”乃为人之情感所达到的应然的和谐境界。“中”“和”之说最初源起于古代音乐美学关于526引发了他同单穆公、伶州鸠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什么是乐的争论,这可能是我国记载最早的有关美与美感的辩论。单穆公、伶州鸠在说理中分提出了“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乐从和”的观念,即认为对声、色之美的感受必须符合听觉、视觉器官的生理要求,适度而谐调,过强过弱、过大过小都是“非和”。这是就对美的主观感受而言。另一方面则是指审美对象-赞周乐之美,并认为“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是为“盛德之所同”。《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之论,以为音乐要美,就必须把音的“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恰当地统一起来。“和”又被视为艺术生成的终极根源。《礼记·乐记》日:“乐者,天地之和-()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年月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钗餮г荷缈扑菜釉瓢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台科学研究项目Dec2003+20030802(2001JW008)作者简介:马育良,皖西学院救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
万方数据
也。”苟子认为:六经之一的《乐》的根本美学旨趣在于“和”,“《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学》谏鲜鲇锞持校昂汀笔涤ξ!蚌铡薄!端滴口部》:(IZl)部》:“骶,调也。”段玉裁注:“言部日,调.赫也。此与部‘和’音同义别。经传多假‘和’为‘铄’。”又《龠部》:“错,乐龠禾也。”段玉裁注:“艏训稣,貅训调,调训稣,三字为转注。艏稣作‘谐和’者,皆古今字变。许说其未变之义。今本艏下、调下作‘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