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格式:doc   大小:1,591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上传人:AIOPIO 2021/3/14 文件大小:1.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产。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伴随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
3蓝色物质:
(1)蓝矾、胆矾、五水和硫酸铜—CuSO4·5H2O
(2)硫酸铜—CuSO4
(3)氢氧化铜—Cu(OH)2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5定义
熔点: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沸点: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压强:物质在单位面积上收到的压力叫压强。
密度:某物质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压强。
6大气压强:(1),常取101KPa。
(2)大气压强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7常用物质的密度: 水: g/cm³ 空气: g/L 铝: g/ cm³
氧气: g/L 铁: g/ cm³ 二氧化碳: 铜: g/ cm³
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2)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产。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滴入数低澄清石灰水震荡——1空气,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2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2中氧气含量少。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表面有水珠生成,说明2中水蒸气含量多。
4(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
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
可直接加热,盛放的液体量一般应少于容积的2/3

试管
常用作反应器,也可收集少量气体。
既可加热液体也可加热固体。
可直接加热,外壁有水时要擦干。加热时应用试管夹或固定在铁架台上,夹持在距管口1/3处。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避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燃烧匙
燃烧少量固体物质
可直接用于加热。
(需垫石棉网)的仪器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烧杯
作配制、浓缩、稀释溶液。也可用作反应器等。用于液体加热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之受热均匀。
用作反应器,可用于加热液体
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1/2。
锥型瓶
用作接受器、用作反应器等
用于液体加热
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如果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
分装各种试剂,需要避光保存时用棕色瓶。广口瓶盛放固体,细口瓶盛放液体。
玻璃塞不可盛放强碱。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要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以减少误差。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用作直接在其内配制溶液。
托盘天平
称量固体药品。
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盘内,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左物右码”。
滴管
用于滴加液体。
必须专用,滴加时不要与其他容器接触。不能平放和倒放。
、分离、注入溶液的仪器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