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变革,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安 全生产目前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尤其是钢铁企业。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目前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已取得明显绩效,在肯 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没有完全得到 有效地遏制,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创新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安全管理基础依然薄弱。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倾 向,不能始终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警惕,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控不严,安全 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麻痹松懈和盲目乐观思想;对应用新项目、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备所带来的新隐患、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辨识不明,制定的组织、 技术措施不周密,技术交底不细致,控制事故发生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是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水平不高。据统计,某钢铁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督察 结果表明,每年发现不符合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不良两项占不符合总 数的80%以上。特别是煤气管网腐蚀老化严重,不能实现煤气运行在线监测;部 分生产设备(如皮带机)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 环境是今后体系运行需要改进的重点。
三是职工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少部分职工安全知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安 全能力不足,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辨识不够充分,执行规程存在偏差,习惯性违 章依然存在,离作业规范化、上岗标准化还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相关方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方面,相关方单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相 关方人员流动频繁,安全素质和操作能力偏低,生产条件较为简陋,存在违章蛮
干现象,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仍然存在“以包代管”、 “以罚代管”的问题,企业对相关方作业资质、安全防护措施的审查不严格,对 施工作业现场作业条件确认不到位,对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不力,致使相 关方事故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我国钢铁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以风险控制为中心,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完善危险源动态监控机制,落实严 细实的管理要求,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一) 加强危险源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危害源头控制,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新 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新改扩建项目的危险源安全受控;抓好设 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弥补历史欠账,不断提高本质安全化水 平;加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动态监控预警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动态预 警能力,深入开展现场安全督察,及时消除生产建设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加强 各类冶炼炉、气体介质、危化品储槽、煤气柜等重点危险源的应急管理,制定完 备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切实做到反应灵敏、响应快速、组织得力、 施救有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危险源控制偏差的整改力度,做到整改责 任、人员、措施、资金、时间“五落实”,努力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 险控制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危险源管控水平。
(二) 强化重点监控,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设备检修安全管理。一是加强检修前的安全管理。提前制定严谨、科 学、有效的检修计划,对检修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危险源辨识,制订周密、 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二是加强检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