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冯国语 现象探微.doc.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冯国语 现象探微.doc.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6/5/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冯国语 现象探微.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冯国语现象探微冯国语,男, 1940 年生于河南叶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云南第一笔”的美称。云南省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云南省文史馆馆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九州书画院院长,中国外交部书法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等。中国论文网/view- 对云南书法界的冯国语现象,许多海内外的朋友,很是褒奖。大街小巷那些招牌,普通家居的客厅中堂,企事业单位的文化符号,他的字迹想躲都躲不掉,在书法艺术品面前, 肯定围着一群投机倒把者。高兴乎?对他的粉丝, 是肯定的; 败兴乎?可对他的同行中那些心眼小一点的, 略带微词, 极其正常。这些年, 他的作品在云南市场上卖得风生水起, 归其原因,众说纷纭。总结下来,想必有以下几点可以探寻。传统功力冯老的书法直取魏晋。魏碑的气概。柔至极, 刚至极, 都可以在魏碑大量的痕迹中找到。其实阴柔之美与刚劲之美, 属书法集大成者, 都是书法之神品。正如中国书法泰斗级人物沈鹏对其的评价“法得魏晋意,神求山川雄,承古出新篇,气度犹恢宏”。 1940 年,冯国语就出生在这块沁透了浓郁的中华文化乳汁的土地上。耕读传家、有着中原名士之风的父亲, 每逢冬日农闲时, 便在自家三进的四合院里生起暖暖的火炉, 邀上一帮当地的文人墨客聚于一堂, 吟诗作对, 泼墨挥毫, 并把各自的书法贴在墙上, 相互观赏切磋, 恰如隐居田园的陶渊明, 生活在“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友好交往的乐趣中。这样的氛围,为他的书风找到了源由。 1964 年,冯国语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农垦勘察设计院工作。土木工程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方面的需要, 书法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体形的几何关系, 建筑的对比和微差、均衡和稳定、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 与书法艺术依托汉字固有的结构, 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结体造型, 疏密不等、节奏感的行气、韵律感的章法,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建筑工程师的冯国语在建筑设计领域和笔墨世界里尽情畅游, 奉行着:“先有人品, 才有书品”的立世准则, 用两条人生的平行线, 认真书写着自己大写的“人”字。清大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古今之中, 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日有十美: 一日魄力雄强, 二日气象浑穆, 三日笔法跳越, 四日点画峻厚, 五日意态奇逸, 六日精神飞动, 七日兴趣酣足, 八日骨法洞达, 九日结构天成, 十日血肉丰美”的美学观,牢牢地注入了冯国语一笔一划的书写中。而魏碑中,书体用笔完全摆脱了隶书痕迹、开隋唐楷书之先河第一名作、被康有为视作“正体变态之宗”的《张猛龙碑》,那用笔方圆兼备, 曲直相生, 变化无常, 同一笔划、也几乎无一相同的书体那刚健俊美, 结构精密精练, 毫无拘谨板滞, 欹侧险劲, 颇有拙趣的书法风格, 深深的震撼了冯国语, 他反反复复不知道临了多少遍,苦苦追求着清末民初书法艺术家杨守敬评说的“整练方折”“流宕奇特”的“书法潇洒古淡”的最高境界。《易经》有:“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而被康有为称为北魏“圆笔之宗”、魏碑书体中的重要代表作《郑文公碑》那结体宽博,气魄雄伟,融篆之势、隶之意、草之情为一体,集刚劲、姿媚、飘逸于一身的风范, 《爨宝子碑》的“端朴若古佛之容”、《爨龙颜碑》的“下画如昆刀刻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