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3/16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 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红旗渠从山西省干平顺县石镇候璧断 下起步,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利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它培 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时代步 伐,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挖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 程。这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做出的战略。是林州人民以智慧和力量 造就的辉煌篇章。
当我走进纪念馆,看到之前林县人民缺水干旱,土地颗粒无收,而外 出逃荒。当听到有户人家该过年了,到十里外的地方担水,一整天不见担 水老人回来,儿媳妇不放心出门接老人,接过水担快到家时,绊倒导致水 撒了。她感到十分愧对家人,就因一桶水自杀了。一家人都盼着有一桶水 过年,辛苦了一整天,结果没能吃上水。儿媳走后,老汉带着一家人也外 出逃荒了。
可想当年林县人民生活多么艰苦,水都吃不上,更别提洗脸洗澡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为了子孙后代能吃上水,全民动员引渠入 林发出号令。37000人挤在70公里的渠线上,占线太长,劳力跟不上,物 资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指导跟不上。有的工段来了人找不到渠线,有的 工段画好了渠线没人开山,有的民工连队打了炮眼,等不了炸药。有的连 队把渠底当做渠岸给崩了!很多地段的渠线产生了严重偏差,将近一个月 的时间过去了,太行山上只留下了一些坑坑洼洼。通水的日子看来瑶瑶无 期。在工程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县县委敏锐地发现,当初的设想不 适应现实情况,必须当机立断找出能够长远的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1960 年3月6日到10日,林县县委在漳河岸边的任村公社盘阳村召开了林县“引 渠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议和健渠民工代表会议,会议决定:
一、 树立长远作战思想,拿出愚公移山精神,渠不引成,绝不收兵!
二、 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总干渠分为四期, 先把山西段20公里的分一期。
三、把“引渠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要高举红旗前进。
经过十年的千难万险,修建了 1条主干渠、3条干渠、10条分干渠、 51条支渠、290条斗渠、4281条农渠以及不计取数的各类毛渠。在此基础 上共建大小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小型水电站45座,水 浇地达54万亩,使林县人民收获了九大利益!
听到那些叹为惊人的数字和感人故事,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深 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红旗渠为什么能建起来?就是靠的一种理想,靠的 一种精神,始终保持一致,主动向党看齐,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这就是林县共产党人的信仰。
我要学习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学习顾全大 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习他们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的无私奉献 精神。把这种干劲带到工作当中,为陵园的发展尽最大的力量,把办事处 销售搞上去!
双手凿渠精神永传
-一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常人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 绝妙。"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九三学社一行人走进林县,感受了浓 浓的红旗渠精神,见证了早一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内,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自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