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纳米技术:黑暗的另一半.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米技术:黑暗的另一半.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21/3/1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米技术:黑暗的另一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纳米技术:黑暗的另一半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后的样子的。”李安的新片《绿巨人》里,身体发生突变后的布鲁斯?班纳经常阴郁地这样说。让一个素常温文尔雅的科学家变成能将M1坦克高高抛起的巨大绿色怪物的,是他体内超微型纳米机械和伽玛射线辐射的共同作用。如果纳米技术也会生气而且生气的话,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喜欢给自己树立假想敌大约是人类的天性,在科幻作品及层出不穷的预言人类命运的新书里,从核能到转基因食品再到克隆技术,都能成为人类灭绝的原因。最近,一个新的敌人又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已经很热门、还将更热门下去的纳米技术。
  
  7月1日,《科学》杂志网站上的新闻说,美国国会正在制定法案,要求政府在为纳米技术研究投资之前加以审核,而英国政府也正加紧考察纳米技术的优点和潜在的危险。在这几周前,绿色和平组织、英国基因观察组织和ETC组织(Action Group on Erosion, Technology and Concentration)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会,旨在唤醒公众重视纳米技术的潜在危害。
  
  “纳米级颗粒是如此微小,它能够穿透你的皮肤,进入你的肺部,在你的体内自由漫游而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干扰。”ETC组织负责人吉姆?托马斯(Jim Thomas)在接受《连线》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显示,不管是什么物质,当体积缩小到超微级时,它的毒性都会变得更大。”因为这个原因,托马斯请求推迟纳米粒子的研发,直到有清晰明确、一致同意的安全程序问世后再继续进行。此外,他还认为,人们应当将纳米技术对社会、民主、文化和环境的影响都加入到考量的范畴内。
  
  托马斯的看法并没有获得查德?弥尔金(Chad Mirkin)的认同。作为西北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的负责人,弥尔金指出,事实上,自然界中的许多分子都是纳米级的,“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纳米粒子”。弥尔金认为,提出这些主张的人有着良好的初衷,但是却缺乏关于纳米技术的常识。

  
  什么是纳米技术?虽然时至今日,纳米几乎已经成为最时髦的科学名词,连球鞋和涂料都要扯上它来做大旗,但即使在学界中,对纳米技术的确切范畴也没能有一个定论。总的来说,纳米技术是一系列使操纵纳米级――以十亿分之一米为计量单位――物质成为可能的技术。这个名词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德雷斯勒(Eric Drexler)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纳米技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从化学、生物学到材料科学,只要与处理纳米粒子相关,就都可以归入纳米技术的范畴内。
  
  在1986年出版的《创造的引擎》(Engines of Creation)中,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