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462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zhangkuan1436 2021/3/16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露天矿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二〇一七年九月
露天矿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报告编写:
审 核:
技术负责:
总 经 理:
提交单位:
时 间: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任务 1
三、分析评价依据 1
(一)任务依据 1
(二)主要技术标准依据 2
(三)资料依据 2
四、矿山基本情况 3
(一)露天矿概述 3
(二)资源储量 3
(三)露天开采主要技术方案 4
五、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 7
(一)技术路线 7
(二)工作布置、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8
六、完成主要工作量 9
第一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0
一、工作区地理位置 10
二、自然地理条件 10
(一)气象 10
(二)水文 10
(三)土壤 11
(四)植被 11
(五)土地类型 11
三、地形地貌 12
(一)构造侵蚀中山 12
(二)侵蚀堆积沟谷 13
四、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3
(一)地层 13
(二)构造 16
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6
六、水文地质条件 17
(一)含水层 17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18
(三)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18
七、工程地质条件 19
(一)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9
(二)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19
(三)露天采场工程地质条件 20
八、矿体地质特征 20
(一)含煤性 20
(二)矿区可采煤层 21
九、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 21
第二章 边坡特征 22
一、边坡特征 22
(一)边坡形态特征 22
(二)边坡岩性组合及变形特征 25
(三)边坡使用年限 26
(四)边坡安全等级 26
三、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27
(一)地形条件 27
(二)地层岩性 27
(三)降水 27
(四)人类活动 28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9
一、定性评价 29
二、定量评价 33
三、稳定性综合评价 39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0
一、结论 40
二、建议 41
前 言
一、任务来源
受甲方委托,我公司承担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二、目的任务
通过收集、研究已有资料,根据露天矿实际采掘情况和外排土场情况,结合已有勘查、设计成果和资料,外围调查与滑坡区段的重点调查相结合,室内研究与野外调查相结合,认真做好边坡地质原型的调查研究,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研究边坡体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演化过程,并对边坡的现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依据现状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采掘情况进行预测评价。
具体任务如下:
1、收集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
2、对边坡及周边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3、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后查明露天矿采坑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4、查明不稳定边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5、查明露天矿采坑边坡和排土场人工边坡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厚度大小、变化及发育情况,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
三、分析评价依据
(一)任务依据
1、《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编制委托书》;
2、《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编制合同书》。
(二)主要技术标准依据
国家及行业标准:
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 32864—2016);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6、《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9、《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地方标准: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62/T 1792-2009);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厅2003年5月)。
(三)资料依据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煤矿设计院,2012年4月);
2、《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矿产勘查院,2009年12月);
3、《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环境监测院,2007年12月);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