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洛阳市新安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58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洛阳市新安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doc

上传人:sanyuedoc 2021/3/17 文件大小:5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洛阳市新安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洛阳市新安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街道上的汽车声    
B . 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 . 建筑 工地的机器声    
D . 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2. (2分) (2018八上·防城港期中)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冰箱保鲜室温度-10℃    
B . 1s跳绳100次    
C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    
D . 睡觉时卧室内声音60分贝    
3. (2分) (2020八下·江苏月考) “神舟九号”载人航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指日可待。试分析,在月球上的下列哪种活动不可实现?( )
A . 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 . 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 .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 . 利用弹簧测物体的重力    
4. (2分) (2019八上·顺德月考) 以下几种生活场景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利用紫外线可以辨别假币    
B . 在体温计上设计一个缩口,可使得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 . 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 (2分) (2019八上·西安月考)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要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 “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    
D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6.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拙政园附近,有家玻璃工艺店,他们可以在室温下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中,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加热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图像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7.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如图,将一把钢尺斜插在水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反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8.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使( )
A .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B .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C .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D .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9.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131
2


1284
3


656
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
A . 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 . 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 . 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 . 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10.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 )
A .     
B .     
C .     
D .     
11. (2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一名蹦极运动员从高处竖直下落,在此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到最低处,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 地面在靠近,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    
B . 地面在靠近,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