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相关研究述评.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相关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相关研究述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相关研究述评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不同于一般微观个体。深刻理解贫困主体行为选择对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提高扶贫政策绩效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性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关键词:贫困主体 行为选择 述评
  
  贫困主体是生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系统之中,并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主体。可以说,要想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首先必须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主体行为。只有理解了发展中国家贫困主体的行为和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发展中经济的实质,正确引导发展中国家贫困主体从被动式脱贫转变为主动式脱贫,有针对性地对贫困主体加以扶植,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出贫困,真正实现发展。

  
  贫困主体行为的特殊性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个体总是在给定的经济环境下,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选择,从而达到“最优”与“均衡”。所谓的最优即当外界环境与条件不发生变化时,人们不再有调整其行为的动机;在最优状态下达到的各种要素、产量、价格等的组合即均衡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主体由于面临的自然禀赋、生产要素、行为能力以及公平的机会与权利的稀缺甚至丧失,使得其行为方式的结果往往既不是最优的,也不是均衡的。
  为什么要说贫困主体的行为选择不是最优的呢?首先由于贫困主体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因此他们总存在改变现状的动机,只是他们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长期而言的结果就是,他们会放弃对最优状态的追求,不再为达到最优状态而做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是在他们即便有能力改变了之后也还是如此。也就是说,贫困主体****惯的行为决策方式是,他们仅仅在其可以感知、能够把握的范围内,尽量避免他们可以避免的损失,而无所谓对最优的追求。新古典无法对这种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做出任何解释。

  为什么又要说贫困主体的行为选择不是均衡的呢?因为贫困主体总是不断地试图改变自己所面临的困境,而面对种种与其行为结果相关的约束,其行为方式总在不断地调整。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选择过程并非在单一的目标下,基于外生给定的约束进行,而是受偏好和约束的影响。偏好的形成取决于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偏好和约束之间又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偏好与约束在行为选择的过程中内生化了。这种内生化的行为选择模式不仅有别于现代经济学中主流的行为选择分析模式,而且还要复杂得多。
  
  贫困主体行为选择模式评价
  
  (一)贫困主体的消费行为
  来自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心理帐户的问题,心理帐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