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技巧
学习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解答三字诀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因为该 项试题的发展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 高的趋势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 方法,不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 止 o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 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 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 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 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 确。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 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 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 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 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载:“对回答第一问“司 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 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 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 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 “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从材料内容本身一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 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 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dl,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 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 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 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 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 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
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 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 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 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 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 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 开材料或设问,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