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秀屿港贮气基础工程勘察
地 震 波 速 度 测 井 报 告
概况
贮气工程基础新址位于秀屿港,拟建二座高50米的贮气罐,基础直径22米。
受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了基础工程勘察钻孔地震波速度测井工作。我院检测工程技术人员于2005年4月15日进入现场测试。
本次共进行了两个单孔测试和两个跨孔测试。HB35B孔单孔法测试深度为50米;HB40B孔单孔法测试深度为43米;HB35B对HB35B补孔跨孔测试深度为50米;HB40B对HB40B补孔跨孔测试深度为40米。钻孔孔位见工程勘察报告。测试过程中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二、测试方法技术
本次地震波速度测井采用了单孔法和跨孔法。
单孔法测试中,采用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检波器采用液压推靠装置,地面叩板锤击分别激发纵波和横波,各测点进行多次迭加增强有效波,测试点距为1米,从井底自下而上逐点测试。根据各测点纵波和横波(剪切波)到达的时间求取两测点间的纵波和横波的层速度。图1为单孔法波速测试原理示意图。
跨孔法测试中,接收孔采用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利用液压推靠装置,激发孔采用井下剪切波锤,利用液压扩展装置,击激发横波(S波),各测点进行多次迭加增强有效波,测试点距为1米,从井底自下而上逐点测试,孔间距为5米。根据各测点到达的时间求取该测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值。图2为跨孔法波速测试原理示意图。
本次工作中野外采集因素如下:
地震仪: DZQ24型数字地震仪
采样间隔:
记录长度:200ms
三、资料处理分析
对单孔法采集的各钻孔测试数据,通过分析计算,识别并求得各测点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到达时间值,利用计算公式求取两测点间对应的层速度值,并绘出各钻孔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测井曲线,附图1为BH35B孔单孔法地震波速度测井曲线图,附图2为BH40B孔单孔法地震波速度测井曲线图。
对跨孔法采集的测试数据,通过分析识别,求取各测点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到达时间值,利用孔间距计算求得该测点的速度值,并绘出跨孔测试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曲线,附图3为BH35B对BH35B补孔跨孔法地震波速度测井曲线图,附图4为BH40B对BH40B补孔跨孔法地震波速度测井曲线图。
根据各孔采用单孔法和跨孔法求得的纵波和横波(剪切波)速度值,通过统计分析,表1给出BH35B与BH35B补孔各岩土层纵波和横波(剪切波)速度范围值和均值,表2给出BH40B与BH40B补孔各岩土层纵波和横波(剪切波)速度范围值和均值。
四、分析评价
(一)、场地类别
本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0—50米,求得等效剪切波速为151米/秒。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划分判别,本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
(二)、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
根据经验公式,~ s 。
(三)、砂类土液化判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莆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经验公式,砂类土液化判定见表3,经验系数Kc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