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重启新股发行,换汤不换药的改革.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启新股发行,换汤不换药的改革.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3/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启新股发行,换汤不换药的改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启新股发行,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如果不出意外,端午节后两周内,新股就开始发行了。此时,正是股民对新股发行热议的时候,比较多的是建议新股发行的时候不要再有锁定期,还有的希望不要推迟存量发行。当然,也有个别的希望取消网下发行。
  这些意见,看着似乎有道理,实际却凸现出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已经让投资者感到无奈,他们为了达到一个低价格的目标,不惜提出可以让自己饮鸠止渴的办法来。
  首先,新股发行,大股东的股份有锁定期,是“国际惯例”,也确实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举措。如果允许大股东的股份在新股上市的时候同时流通,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大股东迅速变现,随后就掏空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的打击是沉重的。为了防止大股东过早套现,锁定期就是必要的。
  国内投资者为什么会呼吁取消锁定期呢?表面的理由是不要制造新的大小非,防止将来大小非流通的时候对股价造成冲击。而其深层次的缘由不过是希望新股发行和上市的价格能低一点,不要让新股一上市就变成套人的工具。但如果再深究,为什么新股发行和上市总是有过高的定价呢?
  这是由我们的制度缺陷造成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消除了股份的分置所造成的同股不同价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股票全流通,悬在中国股市上杀伤力最大的一个利空已经悄然消逝了。只不过,经过近四年时间的探索,人们赫然发现:全流通后的中国股市,也依然无法消除投机性,股份的泡沫化现象仍然很严重。换言之,造成股价过高的,其实不只是股权分置,还有其它因素。
  什么因素呢?就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制度性缺陷。我们的股市缺乏做空工具,要赚钱,就必须先买股票后卖股票,而绝无其它途径好走。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所有唱多者都是受欢迎的,所有唱空者都是要被唾弃的。何以故?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总有数千万投资者是持有股票的。那些暂时未持股的人,也无非是想找合适的价格去买进而已。
  除了不能做空,我们也通过T+1限制了股票的供给。由于当日买进的股票不能当日卖出,这就使得一只股票当日的供应量是有限的。这就给了市场操纵者很好的机会――只要资金够多,搜集到20%的筹码后很容易拉高到涨停板,次日再卖出就显得很轻松。如果施行
T+0制度,当日买进可以立即卖出,那么,一个流通股份有限的股票,就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筹码,对做庄炒作者形成有效抑制。
  由于不能做空,也由于不能T+0,中国的股票定价就自然偏高。
  除了上述两种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外,中国在新股发行和借壳上市环节的制度性漏洞,也导致垃圾股定价过高,这就抬高了市场整体的估价水平。比如,每股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