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青花瓷谭.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花瓷谭.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3/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花瓷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花瓷谭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青花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从元至今生产了无数价值连城的名瓷。
  首先是元青花。元青花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世界所关注,到本世纪2005年元青花罐《鬼谷子下山》()天价之后,更被人视为珙璧,可惜当今世界上元青花遗存已经不多,且最大最好的都在国外,土耳其、伊朗之外,中国大陆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收藏量堪称最多,也仅只有19件。其它公私收藏都极为寥寥,让人无法不胜望瓷兴叹之至。
  其次是明清青花。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第二年(公元1369年)即在景德镇设厂烧制御用瓷,举全国之力把景德镇制瓷业推向了全国的最高峰。朱元璋的
4子朱棣称帝后,开创了“永宣盛世”,派遣郑和7下西洋,带去了瓷器、茶叶、丝绸、铁器、农具、?丝、金银器等大量商品,带回了象牙、香料、宝石等国外特产,其中就有绘制青花必不可少的呈色剂苏麻离青(也称苏渤泥青)。这种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重、晕散,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正是它,确保了永宣青花紧随元青花之后在我国历代青花瓷器中的翘楚地位,使全世界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无不为之倾倒。据说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萨克森国君为了取悦新的王后,竟然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历史时期。
  明中后期因苏麻离青已经用完,改用平等青料,即乐平县的陂圹青;嘉靖之后,又改用回青。平等青料色泽柔和淡雅,回青之色蓝中带紫,虽都不如苏麻离青,但另有一种韵味,特别是嘉靖万历时期青花造型千变万化,图案丰富多彩,有浓重的道教色彩,还开创了以花捧字(如海水苍龙捧八卦,天花捧寿山福海)的风格,被称为明朝瓷器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到了清朝,青花瓷在经历了明永宣青花之浓艳深沉、成弘青花之柔和淡雅、嘉万青花之浓重艳丽之后,在康熙时(1662-1722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康熙青花所用青料为上等的浙料和珠明料,出火成翠毛色,呈色鲜艳明快,与或亮青、或粉白瓷胎之釉色相映衬而愈显其青翠明艳,被称为清代青花之冠。雍正青花多仿宣德,连款识一并仿造,由于手艺高超,往往可以乱真。乾隆青花既有仿古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色的创新之作,其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无物不备。嘉庆之后,随着清朝国力明显趋衰,景德镇瓷器生产每况愈下,但也不乏佳作,如光绪时为慈禧太后烧造的“体和殿制”款青花瓷器,胎体厚薄适中,青花发色清新,堪称精品。

  民国时期出现了第一位以绘制青花闻名遐迩的瓷画家,他就是王步,王步的出现,改写了中国陶瓷史只记载青花瓷,而无青花瓷作者的记载的状况。
  王步(1898-1968年),字仁元,号竹溪,江西丰城人。9岁时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