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上传人:mxh2875 2016/5/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相声史读后感中国相声史读后感中国相声史读后感耿瑛今年 1 月,倪锺之著《中国相声史》刚刚出版,就送我一本,我喜出望外,看完全书后写成这篇杂感。早在 1995 年, 北京燕山出版社就出版了王决、汪景寿、藤田香合著的第一本《中国相声史》(以下简称“三人本”) 。万事开头难,那本 20 年前问世的“相声史”功不可没。但是, 作者受到占有资料所限, 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又因为此书的三编是三人分工撰写, 体例也不统一。“倪本”中前有《引论》, 后有《结语》, 正文设有《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当代篇》及《域外篇》,全书共二十章,章下均有小节。体例统一,论述的更全更细更广。此书从纵向看,贯通古今,从横向看,跨越中外。下面我仅通过全书五篇的部分章节,略加评述。古代篇在《古代篇》中, 共分八章。前六章是从《先秦及秦时的优人滑稽》一直说到《清代的滑稽表演》。其中第二章《两汉南北朝的优人滑稽及影响》和第五章《元明流行的滑稽表演》,都填补了“三人本”的空白。第七章《历代笑话的积累》与“三人本”的上编第二章《历代笑话》的内容相同,可“倪本”列举的古代笑话更多, 且有两篇正是单口相声《糊涂县官》和相声《贼说话》的出处。第八章《笑话与口技的结合——明清隔壁戏》,则是“三人本”中没有论述的内容。这一章关于隔壁戏的记述, 正是相声由“暗春”到“明春”演变的重要阶段。近代篇“倪本”的《近代篇》中,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 1848 年(清代道光二十年)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中国的相声是否已经产生, 尚无更多文献可证。但是道光年间的子弟书《风流词客》中,描写了相声艺人马麻子的艺术生涯,这是有文可考的。在第九章第二节《近代相声的创始者》中, 作者记述了八角鼓票友出身的相声名家张三禄和京剧艺人出身的相声名家朱绍文及其弟子。因为张三禄没有弟子, 仅知他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就在北京献艺, 是他将全堂八角鼓中的“说学逗唱”四功, 作为相声的四门功课, 流传下来。作者没有照抄他书, 把张三禄硬列为相声第一代艺人。对于朱绍文及其传人,因为有艺人师承谱可证,因此书中的记述也很详细。在《“肃亲王禁相声”及其影响》一节中, 作者通过艺人的口述资料和有关文章, 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清代光绪年间, 难登大雅之堂的相声艺人处境艰难。北京相声遭禁演后, 客观上也促使了北京相声艺人到外地献艺求生。从而使相声艺术走向各地, 扩大了这个北京曲种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实事求是、合乎情理的。在第十章第一节《相声向外地传播》中,作者根据有关文献,论述了相声在天津、沈阳的实况。对于相声在河南、山东、江苏、湖北、上海等地的传播, 虽然仅是一笔代过, 但是也足以说明清末民初相声艺术的传播很广。第二节《“相声八德”及其同辈艺人》, 第三节《“清门相声”的流传》,第四节《两代“云里飞”演唱的滑稽京剧》中, 记述的全是清末民初的一些著名相声艺人。这里, 我仅说说“清门相声”和“滑稽京剧”。“清门相声”是指八旗子弟在全堂八角鼓中表演的相声,与其相对的则是艺人系统传承的“浑门相声”。“清门相声”自从阿彦涛收徒起, “清门”与“浑门”两派相声便开始融合。民国八年( 1919 年),由于八旗子弟的钱粮停发, 迫使一些票友下海从艺。作者根据现有史料, 为民国后的“清门相声”著名演员华子元、谭伯如、陈子贞、广阔泉、高玉峰、谢芮芝六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