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格式:pptx   大小:1,436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3/21 文件大小:1.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随意运动发生麻痹时,首先应确定是否瘫痪。因为某些疾病,例如关节炎或肢体局部问题,肢体因疼痛不敢动,也产生运动受限,实际上这不属于瘫痪。所以首先应明确是否为瘫痪,其次再确定属于哪一类的瘫痪。
前言
1
瘫痪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减低或丧失而言。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候之一。
第1页/共87页
随意运动:指意识支配下的主动运动。
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直接管理下,在锥体外系和小脑的调节下,由锥体束司理,经过上下二级运动神经元而完成的。
   随意运动障碍不都是瘫痪,如木僵、震颤麻痹就不是瘫痪。
2
第2页/共87页
一、瘫痪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3
第3页/共87页
4
运动系统
第4页/共87页
上运动神经元(I)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前区及旁小叶皮质的大锥体(Betz)细胞―>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锥体束)下行―>内囊膝部及后肢的前2/3
=>皮质延髓束在脑干不同平面上交叉并分别终止于中脑、脑桥和延髓的脑神经运动核(II)
5
运动传导径路
第5页/共87页
=>皮质脊髓束再经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锥体交叉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陆续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II)―>支配效应器运动。
6
运动传导径路
第6页/共87页
上运动神经元(I)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前区及旁小叶皮质的大锥体(Betz)细胞―>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锥体束)下行―>内囊膝部及后肢的前2/3
  =>皮质延髓束在脑干不同平面上交叉并分别终止于中脑、脑桥和延髓的脑神经运动核(II)
  =>皮质脊髓束再经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锥体交叉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陆续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II)―>支配效应器运动。
7
第7页/共87页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锥体系
何国栋
四肢肌
躯干肌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内囊膝
内囊后肢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
前束
发动
随意运动
四肢近端肌
8
运动传导路图
第8页/共87页
由于肢体肌、下部面肌和舌肌仅接受对侧锥体束支配,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肢体瘫、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和舌瘫。
 眼肌,面上部肌肉(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咀嚼肌,咽喉声带肌,颈肌和躯干肌等接受双侧锥体束支配,一侧锥体束损害不出现瘫痪。
9
第9页/共87页
基底节主要有两条与大脑皮质相关的神经环路。
(1)大脑皮质----纹状体----GPi-SNr复合体----丘脑----皮质环路 (直接通路)
(2)大脑皮质----纹状体----GPe----丘脑底核----GPi-SNr复合体----丘脑----皮质环路 (间接通路)
基底节与运动有关的联系
10
第10页/共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