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产阶级的气责问题|2021年打造7亿中产阶级
在中国,只有穷人才像穷人。和世界各地的穷人一样,中国的穷人生存艰苦,捉襟见肘,眼神里有隐忍也有坚韧。相比来说,中国的富人实在有点儿不像富人,多像土财主和暴发户。 我们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富人,哪怕她们有了千万豪宅且门前不伦不类地竖了几根罗马柱。但有一个主要群体却是要用一定标准来要求的,那便是有社会支柱之称的中产阶级。金融时报上有这么一个新闻标题比较能说明问题――数亿新兴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原因,听说这也代表了包含官方、民间、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一致意见。
且把“数亿”这个数字是否有待商榷、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的说法是否适当放在一边,现在一个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是,中产阶级需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国人面前。现在看来,中国的中产阶级并未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成为社会两极之间的平衡力量。假如多年后,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在影响整个社会运转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时候,中产阶级应该怎样审阅自己,我们又该怎样分辨这个阶级人的属性?
其实方法很简单,看一个阶级的属性莫过于看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们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全部不怎么乐观,甚至能够用“堪忧”一词来形容。大多数中产者的生活看上去颇像那么回事:住洋房公寓再不济也是一般小区中的大户型,开着一辆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有着收入和地位全部相近的好友圈子,但背后的真相是,很多中产者的“达标”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损耗自己的身体健康换来的,而“时间”和“健康”却是国外中产阶级和财富相同主要的两个标志,这也是中国中产阶级空有中产的皮囊没有中产实质的关键原因。
如同一则小说所比方的那样,我们赚多了足够的钱,是为了有时间晒着太阳钓鱼,而一个乞丐一样能够简单地实现这个愿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