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doc

格式:doc   大小:1,41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992006838 2021/3/22 文件大小:1.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部分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 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天体的概念: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级物质的总称。
天体的种类及对比:天体的类别是多样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
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考点2 太阳系概况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的运行方向和慧尾延伸方向;
考点3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地球的普通性: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8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专题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太阳辐射概况及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大小及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4微米;按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部分。
可见光部分占据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红外线43%、紫外线7%。
中国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我国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考点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
生物光合作用,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考点3 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之一。
考点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耀斑产生的磁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黑子和地球上的降水和气候具有相关性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风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专题三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点1 地球运动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公转
自转
轨道平面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最快,
远日点(7月初)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点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km/s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点为0
考点2 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夹角,并且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专题四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晨昏线的判读)
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更替到昼的称为晨线,由昼更替到夜的称为昏线。
2、产生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无偏向。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计算及光照图判读;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
在光照图上,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处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处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