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3/2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以补播、施磷肥和划破草皮3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天然草地进行草地培育。结果表明:各草地培育措施对改善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效果不同。补播可提高补播草种所在群落的优势地位,划破草皮使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施磷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不大,效果最差。补播+划破草皮改善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在草地植被结构中的效果比补播更显著,使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补播+划破草皮的良等牧草优势地位与划破草皮相比有所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补播+划破草皮+施磷肥的草地培育效果最优。
  关键词:草地培育;植被恢复;功能群
  中图分类号:S 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4)01007407
  ×104 hm2,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牧区,曾被誉为“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甘南牧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黄河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素有“中华水塔”和“黄河蓄水池”之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在甘南州民族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天然草地的90%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度以上的退化草地占全州天然草地面积的80%。
  借助围栏封育、补播、施肥和划破草皮等草地培育措施,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已有较多的研究。左万庆等[1]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在围封2年后群落生物量达到峰值。草地退化不仅引起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还有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划破、补播和施肥等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群落结构、增加优良牧草比例、改变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草地生产力,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2-5]。甘南地区草地退化严重,优良牧草不断减少,在2011年7月植被生长旺季,对草地植被调查中发现,草层高度3~4 cm,草地植被盖度35%~40%,干草产量仅39 g/m2,草地退化严重。因此,采用各种草地培育措施,增加优良牧草比例,改变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对加快草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运用综合评价法划分植物功能群,研究不同培育措施对甘南亚高山草甸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试验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试验地地理坐标为E 103
°42′75″,N 34°36′9″,海拔2 965 m。年日照总时数2 h,日照时数表现为冬多夏少,≥5 ℃积温时间为968 h,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23 kJ/cm2, ℃,年均无霜期85 d,年均降水量518 mm,降水量较丰富,但集中于7、8、9月,年蒸发量大,平均为1 487 mm。草地主要是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的亚高山草甸和以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为建群的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草层高度3~4 cm,总盖度40%,干草产量390 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