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文档名称:

大跨度建筑及构造设计.pptx

格式:pptx   大小:20,205KB   页数: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跨度建筑及构造设计.pptx

上传人:相惜 2021/3/22 文件大小:19.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跨度建筑及构造设计.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跨度建筑及构造设计
编辑课件
1
2
3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大跨度建筑结构类型及其造型、技术特点
大跨度建筑节点构造设计
编辑课件
1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
纵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史,经历了最早人们用来建造穹顶,到中世纪人们使用木材建造,到19世纪具有轻质,高强优点的铁的使用,以及现在对钢铁、混凝土、新型材料等的使用。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大跨度建筑结构逐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大跨度建筑往往是衡量一个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如公元120~124年建成的罗马万神庙,呈圆形平面,穹顶直径达43.3m,用天然混凝土浇筑而成,是罗马穹顶技术的光辉典范。在万神庙之前,罗马最大的穹顶是公元1世纪阿维奴斯地方的一所浴场的穹顶,直径大约38m。
编辑课件
然而大跨度建筑真正得到迅速发展还是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例如1889年为巴黎世界博览会建造的机械馆,跨度达到115m,采用三铰拱钢结构;又如1912-1913年在波兰布雷斯劳建成的百年大厅直径为65m,采用钢筋混凝土肋穹顶结构。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是美面,直径达266m,为钢网壳结构。我国大跨度建筑是在解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上海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110m,钢平板网架结构。我国目前以钢索及膜材做成的结构最大跨度已达到320m。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
大跨度建筑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使建筑功能愈来愈复杂,需要建造高大的建筑空间来满足群众集会、举行大型的文艺体育表演、举办盛大的各种博览会等;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的进步。例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容纳几万人的大剧场和大角斗场,但当时的材料和结构技术条件却无法建造能覆盖上百米跨度的屋顶结构,结果只能建成露天的大剧场和露天的大角斗场。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
19世纪后半期以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使大跨度建筑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新品种的钢材和水泥在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轻质高强材料、新型化学材料、高效能防水材料、高效能绝热材料的出现,为建造各种新型的大跨度结构和各种造型新颖的大跨度建筑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大跨度建筑发展的历史比起传统建筑毕竟是短暂的,它们大多为公共建筑,人流集中,占地面积大,结构跨度大,从总体规划、个体设计到构造技术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究。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
由于人们对更大空间的需求,大跨空间结构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钢材和混凝土提高了强度,新型建筑材料种类也大大增加,各种合金、特种玻璃、化学材料一开始广泛运用于建筑为大跨度与轻质高强的屋盖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
随着空间结构迅速发展,各类新型空间结构不断涌现,如悬索结构、张拉整体结构、充气结构等。世界上第一个悬索结构屋盖是美国于1953年建成的Raleigh体育馆,采用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为边缘的鞍型正交索网。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1958—1962年,由小沙里宁设计的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是悬索结构的又一著名实例。,,分为上下两层,,悬索丁部再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编辑课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大跨度建筑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其主要表现于体育馆与交通类建筑方面。这些大跨度建筑在屋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及历史沿革
编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