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武汉长江.doc.doc

格式:doc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长江.doc.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6/5/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长江.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景区景点重复建设、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严重等短视现象的出现。虽然近年来不少景区也在追求自身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就我国旅游产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 不能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需求, 也不能适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 200 8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 国家旅游局已把“完善和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实现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到了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层面上。普者黑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丘北县境内,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来发旅游以来,景区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普者黑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也一直再走粗放型开发的道路。由于普者黑旅游景区内喀斯特峰丛、岩溶湿地及彝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 所以二十多年来, 旅游开发经营者一直未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引起重视, 旅游产品则一直停留在观光层次, 已不能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且接待设施大部分老化、旅游拂去缺乏规范以及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普者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普者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已是当务之急。 国内外研究综述 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综述(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关于旅游产品的研究起步较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其研究 2 重点主要在旅游产品的实证研究上, 相对比较忽视基础理论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关旅游产品的理论研究增多。以 ,. 为代表的学者对旅游产品模型、旅游产品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而关于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研究还未检索到相关文献。但是笔者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 Gilbert 的差异化战略模型和 Poon 的可塑性理论对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Gilbert 的差异化战略模型首先假设所有旅游目的地时刻相互替代的,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高度敏感, 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完全是偶然的,模型内容如图所示: 不可替代性旅游目的地以独一无二的产品特点使游客产生了明确的指向性需求, 如果游客在作出决策行为时认为目的地具有不可替代性, 那么就会相应的提高其对目的地的支付意愿和忠诚度; 而游客如果认为其可替代性很大, 则会对其产品价格十分敏感, 且对其产品特点的感知度降低, 指根据产品价格高低决定访问与否, 产生的需求不是偶然的, 而且消费层次也偏低。基于此, Gilbert 认为, 旅游目的地为了提高其形象地位、经济回报率和游客忠诚度, 应致力于建成不 3 可替代性旅游目的地, 通过差异化旅游产品而获得高额的旅游收益回报。因此根据这个模型, 各旅游目的地要努力开发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 使旅游者在此得到独特的体验, 这样才能让旅游者花更多钱来购买这个目的地旅游产品, 同时保持其忠诚度。这个模型的缺点是只考虑到两种极端的情况,而大部分目的地是处于两种极端之间的。 Poon 的可塑性理论认为旅游目的地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保持可塑性,即永远地创新,不断地变化。新旅游产品是细分的、可变的,可根据市场要求塑造的;而老化的旅游产品是标准化的、大众化的、严密包装的。因此目的地管理者的任务是保持目的地产品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来自对包括客人、饭店、供应商、分销商等方面互动交织形式的统一体的组织、管理和促销。这个理论预言了信息技术对管理决策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产品创新是市场策略的关键, 而新技术使决策层了解和迎合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目的地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两个相对固定的因素,因此, 产品的可塑性是有一定限制的, 对于那些已经成形的产品尤其困难。不论如何, 这个理论在鼓励目的地管理机构运用新技术开发新旅游产品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目前, 国内对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问题十分关注, 但是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 而与其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旅游产品创新研究、旅游产品优化研究、旅游产品升级研究等, 且多为个案研究。因此, 根据研究内容, 本文将我国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相关问题的研究分为旅游产品创新系 4 统、旅游产品转型和创新中的理论运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旅游产品创新个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第一,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研究。刘伟华( 2001 ) 结合旅游服务发展的最新态势, 融合服务理论和创新理论基础,构建了服务创新体系,体系框架包括服务观念创新、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市场创新、服务管理创新等。王镜( 2001 ) 从系统论角度建立了旅游创新系统, 该系统包括: 旅游产品创新主体、客体、环境条件、动力、运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