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1年一叶阳光阳光下的沧桑一叶.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一叶阳光阳光下的沧桑一叶.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一叶阳光阳光下的沧桑一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叶阳光阳光下的沧桑一叶
沧桑一叶的追求和见证   中国市场化生活的瞬间性和消费生活的狂欢性,使很多人善于遗忘历史和遗忘她人。不过,那些默默为历史和生活付出自己生命时光的人不会被历史抹去,沧桑一叶――徐刚文选(民族出版社,2021年9月)的作者徐刚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沧桑一叶”是一个含义邃远的名字,它给人一个时光和生命的美好感受,既表示着对历史的崇敬,又表示着一个人格追求和人生信念。
  徐刚先生戎马青春,以笔为枪,投入抗日民族战争。中国建国之初,她受命助丁玲女士建“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所”,即今“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前身)。今后,她在顺境中、在逆境中全部不停地、坚韧地去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沧桑一叶中的回想和传记,真实地统计了她的这种经历:从在抗日烽火中学****写作,到在大众日报做记者,再到随军入朝采访、写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重建文学讲****所、筹建鲁迅文学院,徐刚先生在文学领域中的脚步一直追伴随历史,不停歇、不畏缩。
  徐刚先生既是一位写小说和汇报文学的作家,又是一位文学工作的组织者。从这本书中的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全部能够看出:徐刚先生有时拿枪,有时挥笔,有时沉静,有时激扬,但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对生命的真诚和***。她对文讲所改建文学院那一段历程的追述,更能见出她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祈盼、心血和贡献。作品中同时展现出她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从最初在文讲所担任教务主任,到最终在鲁迅文学院担任副院长,她对同事、学员的无声影响和有声交流、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全部留下了痕迹。这些情景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可能被大家所忽略,但历史却展现出这位80岁老人沉毅而***、坚韧而真诚的身影,那是一个无法从历史里抹去的身影。
  沧桑一叶中的一篇篇作品像大树的年轮一样沉实,它们聚集了徐刚先生的生命精华和艺术精华。一个在1938年、13岁时就投身于抗日民族战争和中国文学事业的老人,直到80岁时,已经走过了几乎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才愿出一本书,以表示自己对人生的衷情和对历史的追忆。这本书不太厚,也不太重,比起那些已发表上百万字、甚至有的自称发表了两千余万字的作者来,似乎太少了,但却像一盆小小的“银杏海棠花”一样,不惹人注意地静静开放。它既是徐刚先生一生文学写作的精华,又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想、对人性的依依眷恋,现有作为社会历史文件方面的价值,也有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它所包含的文学追求和人格追求、它所包含的历史分量和真诚思索,使它的意义对徐刚先生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全部是特殊的。
  沧桑一叶中所展现的情景,所流溢出的如水年华,全部会令人生成一片感慨之情。它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侧面形象,也是作者文学追求和生命自我的启示录。它给现实、留给历史最主要的,是对特定历史时刻一个个生命情景的***描述,也是对特定历史状态下中国文学的真诚回顾,是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展现出历史精神和生命精神结合一体的形象,表现了真实性和文学性结合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的生命精神和文学精神追随时代变迁、对现实和人性强烈关心的特点。它集中了徐刚先生一生的思索和诗情,为作者展开了一个回顾一生的生命支点,也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回顾和思索的侧面。
  这部书的部分篇章真实地统计了文学讲****所起伏沉落的断续情景。中国现代文学57年,除了1959年文讲所停办到1979年文讲所重建的20年,其中有37年是伴伴随文讲所的脚步而发展的,50年代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文学家和文讲所大全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从50年代到90年代,那些走进文讲所又从文讲所走出来的人:邓友梅、高洪波、蒋子龙、叶辛、王安忆、邓刚、刘兆林、吕雷……支撑了中国现代文学至今的事业,而支撑她们创作起步或成熟的支柱之一,便是文讲所。不论中国文学以后要怎样发展,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所――鲁迅文学院,在以前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大家会看到一个突出的事实: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和文讲所的成立几乎是同时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大约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著名作家在文讲所研****过。即使在进文讲所之前,她们可能已经有可观的创作实绩,她们不进文讲所研****也可能照样会成大器。不过,没有文讲所的研****她们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
  所以,中国作协文讲所的发展,实际上对这些主要作家、也由此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不过,这种艰辛外人不知,这种影响也潜隐暗藏。大家更多地看到了演员的表现,却无法看到演员身后的人。徐刚先生从50年代起,曾长久详细负责文讲所和以后的鲁院工作,她在从文讲所到鲁迅文学院发展的回想中,记述了部分这种艰辛,从中能够看到文学讲****所和其后的鲁迅文学院的发展之艰苦。在沧桑一叶记述的情景中我们能够看到:从文讲所走出来的作家身后,站着文讲所那些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