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一堂课,一个情景-同一堂课.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一堂课,一个情景-同一堂课.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3/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一堂课,一个情景-同一堂课.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堂课,一个情景|同一堂课

     小动物找雨伞是我园徐老师执教的一堂公开课,是中班的一节儿歌教学活动。小动物找雨伞是一首结构反复,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歌。儿歌教学,不但要让孩子熟悉儿歌的语言,更要让孩子体验儿歌这一文学作品带给大家的意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标地引入或创设含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详细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路径。
  那么,在小动物找雨伞这节活动中,徐老师是怎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呢?让我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徐老师经过多种路径为儿歌教学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音乐的渲染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活动开始部分,老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率领孩子们一起来到“草地”上做游戏,她们学小鸟飞、学小兔跳、学毛毛虫爬……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热情被充足地调动起来。忽然,想起了雷声、雨声,孩子们立即抱着头,跑回座位躲雨。显然,雷声、雨声的刺激给了孩子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老师还选择了优美的音乐作为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音乐和语言相得益彰,有利于孩子感受儿歌作品的意境美,把握儿歌所表示的情感。同时,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还有效地影响着孩子朗诵的语气、语气和语速。
  二、影像的刺激
  此次活动中,老师选取了动画、幻灯和图片等影像资料。首先,老师让孩子观看了小动物找雨伞的flash动画,动画中有多种小动物找雨伞的场面,动画的播放给了孩子形象而直观的感性经验。看过动画后,老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在找雨伞?找的什么伞?”孩子们个个踊跃回复。接着,老师再带孩子边看动画,边欣赏儿歌,一遍下来,老师问:“你最喜爱哪一句?”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用儿歌的语言讲述出来,活动的效果相当理想。在儿歌的创编部分,老师创设了“帮小动物找雨伞”的情境,说:儿歌中的小动物全部找到了雨伞,可是,还有好多小动物没找到雨伞,请儿童们来帮帮它们。这里,老师给幼儿提供了可移动的动物图片和绘有多种能够用来做伞的物品的背景图。这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丰富了其创编的经验,让孩子有话可说。
  三、语言的引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幼儿老师的语言不但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影响着孩子语言水平的发展。老师的语言魅力在于能激发孩子学****的欲望,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学****模拟中得到提升。此次活动,老师注意了语言的提炼和美化。比如,在配乐诗朗诵的部分,老师注意了语气、语气和诗歌朗诵的抑扬顿挫,这就给了孩子一个好的模拟对象。同时,老师提问的语言也是经过重复推敲的。比如,在欣赏完诗歌后,老师提问:“你最喜爱哪一句?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其实就是引导幼儿复述儿歌,但一句“你最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想说的愿望,远比“刚才儿歌里说了什么?”这一提问要高明得多。而且再加一句“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就给孩子的讲述指明了方向。
  四、形体的演出
  儿童的思维含有形象性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老师利用了这一特点,经过调动幼儿的多个感官来了解儿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