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春节的来历手抄报内容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下面是
出 guo 为您带来的“春节的来历手抄报内容”,希望您喜欢 ! 请点击
guo() 查看。节日起源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
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 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
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
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
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
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 规定在汉族民间使用夏历, 在政
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
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 年 9 月 27 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上,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 把公历的元月
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 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
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节日习俗
拜年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
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 “拜年”一 原有的含 是 者拜 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 起床后,要先向 拜年,祝福 健康 寿,万事如意。 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 好的“ ”分 晚 。在 家中 拜完年以后, 人 外出相遇 也要笑容 面地恭 新年,互道“恭喜 ”、“四季如意”、“新年快 ”等吉祥的 ,左右 居或 朋好友亦相互登 拜年或相邀 酒 。
宋人孟元老在《 京梦 》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 云:“十
月一日年 ,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 。”明中叶 容
在《菽园 》卷五中 “京 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
交 道路者 日, 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 友多出 心。朝
官往来, 多泛 不 ⋯⋯” 。清人 卿在 《清嘉 》中描写,“男
女以次拜家 ,主者率卑幼,出 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 ,
之‘拜年’。至有 不相接者,此 亦互相往拜于 ⋯⋯”
在古代,上 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 的 俗。 宋人周 在《清
波 志》中 :“宋元佑年 ,新年 ,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
当 士大夫交游广,若四 登 拜年,既耗 ,也耗 精力,因
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 自前往, 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
裁成的二寸 、三寸 ,上面写有受 人姓名、住址和恭
的卡片前往代 拜年。明代人 以投 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
人文征明在《 年》 中描述:“不求 面惟通 , 名 朝来 蔽 ;
我亦随人投数 , 世憎嫌 不嫌虚” 。 里所言的 “名刺”和“名 ”
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 既方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