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九歌中爱情的实质_天行九歌第二季
摘 要:对九歌中爱情实质的解读众说纷纭,如屈原哀怨之情的寄托、祭奠和男女爱情的结合、单纯的祭奠娱神歌和文学艺术的创新等。而经过分析作者的身世和创作风格,不难发觉其中最符合屈作意图的还应该是表现她自己的挫折,以人神之恋来映射自己命运的悲剧。
关键词:九歌;屈原;爱情
作者介绍:牛维佳,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22-0-01
一直以来,对九歌的研究全部是研究屈原的主要部分,而在九歌中,最显著的就是“人神恋爱1”的爱情元素。九歌1一篇,除天皇太一、国殇和礼魂,其它全部是写男女爱情。东君和云中君、湘君和湘夫人、大司命和少司命、河伯和山鬼,使九歌蕴含了浓浓的情思。对于怎样了解“人神恋爱”,学者们做出了很多解读,关键有四种看法:
第一个看法:屈原经过人神恋爱类比君臣关系,抒发个人在官场不得志的哀怨之情。以王逸为代表,她认为“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奋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奠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摔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2”还有朱熹、戴震等,她们认为屈原因失去楚王信任,在官场屡受排挤,遂将这种感情渗透到诗歌中。这种说法也是继承了一直以来对屈原文学作品的了解。
第二种看法:用男女之情来进行娱神描述,是当初巫术盛行的表现。三闾大夫负担管理楚国当初的祭奠,教育宗祠子子弟等职责。3胡适就曾说:“屈原还不过是一个文学的箭垛。后4”游国恩也提到:“自来楚辞的注家,总离不了什么‘屈原借事以讽谏,以寄其忠君爱国之思’一类的废话。5”她们反对把屈原的忠君爱国神圣化,更倾向于把九歌了解为宗教和男女爱情的结合,正如郭沫若所言:“古时候祭奠神抵时正是男和女发展爱情的机会。故在祭神的歌辞中叙述男女相爱,男神和女神相爱,或把男女之间的爱情扩大成为人神之间的关系,全部是极其自然的。6”
第三种看法:纯粹的祭奠诗歌,男女之情不过仅仅祭奠,而不表示任何有关爱恋的感情。苏雪林这么解释:“东皇太一等之为祭歌,固不待说,湘君湘夫人 河伯之言情也不出宗教的范围。7”
第四种看法:经过“人神之恋”表现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是纯艺术性的创作,用悲剧爱情加强表示效果。闻一多认为九歌中的爱情是在饰演小说中的人物,而非实际的宗教行为。她说:“她们是在祭坛前观剧——一个雏形的歌舞剧。8”
笔者认为,屈作九歌时的情感是复杂的,因此九歌中爱情的内涵,应该是集楚地风俗、祭奠之礼、人神之恋和屈原的主观感情于一体的。但从作者的人生经一向看,屈原更倾向于借“人神之恋”的悲剧来映射本身的命运。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政治早已经融入屈原的血液中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的作品不可能缺乏政治的元素。因此,九歌之因此极难说清是否带有屈原的主观情感就是因为屈原已经和政治、和楚国融为一体,能够说,她是一位“文学化”的政治家,建功立业是她首要的人生目标。不但是屈原,古代大凡有识之士皆如此,优异的文学往往是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之下有感而发。仕途通达之时出于政治、社会功用创作的作品中,流传千古者寥寥。九歌假如仅仅是屈原单纯出于本身职责为祭奠而做的诗歌或文艺创作,恐怕难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九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