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万方数据
刘禹锡和杜牧咏史诗的比较吴亦繁颖笔Ψ洞笱难г海颖笔易使用也都是熟典;刘禹锡的咏史诗常含有朴素唯物主义哲理,强调入的主观能动性,杜牧的咏史诗则常带有兴衰不是人]【中图分类号】A对咏史诗,尤其是唐代的咏史诗进行研究,刘禹锡和杜牧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前人对于刘禹锡和杜牧咏史诗的研究多集中在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形式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时,或是对刘禹锡与元白诗派或柳宗元等进行比较,或是对杜牧与李商隐或贺铸等进行比较,但是都忽略了对刘禹锡和杜牧进行比较研究。基于此,本文试从对二者的咏史诗在写作目的、用典、蕴含的哲理、诗歌体式等方面的比较人手,力求在对比中对二者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一、关于刘禹锡和杜牧的咏史诗刘禹锡的咏史诗作有五十余首,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的咏史诗人。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较之前人也有很大进步,他在抒发个人主观感情的同时,还用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到了社会盛衰的根本缘由,使其诗作具有一种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他注重诗歌体式的选择,发展了咏史七绝的新体制,对后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刘禹锡是我国咏史诗发展演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上承李白、杜甫,下启杜牧、李商隐,以其卓越的成就,完善了咏史诗的发展历程。杜牧在继承包括刘禹锡在内的前辈咏史诗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他写作咏史诗不为言情而意崭迦掌赸——髡呒蚪閉吴亦繁.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级本科生。在资政,诗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他有欲恢复唐前期盛世的政治理想,却生逢末世,一腔报国热忱在现实残酷地打击下转变成感伤繁华辉煌一去不复返的惆伥,这使得他的咏史诗作也具有一种对盛衰推移无可挽回的悲凉情绪。杜牧继承了刘禹锡以七绝咏史的方式,他的咏史七绝字字珠玑,被后人誉为“二十八字史论”。晚唐诗坛咏史诗的写作不乏其人,杜牧却以他高超的艺术才能,成为晚唐咏史诗写作领域的翘楚。刘禹锡和杜牧分别是中唐和晚唐的重要且杰出的咏史诗人。现实的黑暗和不公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愤而为诗,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写怀抱、针砭现实。但是,同为创作咏史诗,二者却有诸多不同,接下来本文就试通过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二者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二、刘禹锡和杜牧咏史诗的比较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刘禹锡和杜牧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二者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两相比照,二者的诗作在写作目的、用典、蕴含的哲理、诗歌体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差异。1事而生发感慨,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同时具有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如他的绞范: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主观情感,杜牧的咏史诗不重言情而皆在资攻;刘禹锡写作咏史诗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杜牧写作咏史诗则很少用典,即l10096981(2008}02-007003200842SociliCollegeNo2.
万方数据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二首皆咏汉事,寄寓的是强烈的主观情感。第一首诗人高度赞扬了任少卿不趋炎附势的高尚人格,表明了自己不肯降心辱志而欲砥柱中流的决心;第二首则通过贾谊与卫绾的两相比照,发出饱含悲?己的遭遇正是君主不辨贤愚的结果。二首在自抒怀抱的同时,又具有一种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就第二首来说,贾谊才高而见弃于世。卫绾!这种贤愚倒置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