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 矿井联系测量
第一节 联系测量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 矿井定向的种类与要求
第三节 地面近井点、井口水准基点及井下定向基点的测设
第四节 立井几何定向
第五节 陀螺经纬仪定向
第七节 用垂球投点和投向的误差
第六节 导入高程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第一节 联系测量的作用和任务
一、概念
联系测量: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使井上下能采用同一坐标系统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联系测量包括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即定向和导入高程
二、联系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1、联系测量的目的: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2、 联系测量的任务:
(1)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
(3)确定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第二节 矿井定向的种类与要求
矿井定向概括来说分为两类:
定向
几何定向
通过斜井或平峒
一井定向
两井定向
物理定向
磁性定向
投向仪定向
陀螺定向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第三节 地面近井点、井口水准基点
及井下定向基点的测设
一、近井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设置要求
1)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
2)每个井口附近应设置一个近井点和两个水准基点;
3)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三个;
二、近井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精度要求
1、近井网的布设方案和要求
《 煤矿测量规程》
2、近井点的点位精度要求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钢尺量距或光电量距)等方法测设。
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3、井口高程基点的精度要求
井口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应满足两相邻井口间进行主要巷道贯通的要求
井口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
对于不涉及两井间贯通问题的高程基点的高程精度不受此限制。
测量高程基点的水准路线,可布设成附(闭)合路线、高程网或水准支线。除水准支线必须往返观测外,其余均可只进行单程测量。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用三角高程测量时应采用精度不低于J2级的经纬仪测量垂直角,用测距精度为Ⅱ级的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
三、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设近井点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即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的简称,通常简写为GPS。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效益。
利用GPS卫星定位测量测设近井点时,近井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处,点周围视场内不应有地面倾角大于10º的成片障碍物。同时应避开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设施,其最近不得小于200m。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测量可采用静态定位法。静态定位能够通过大量的重复观测来提高定位精度。GPS测量必须按1992年我国测绘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进行。在《规范》将GPS网点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D级和E级分别相当于常规测量的国家三等点和四等点,近井点测设可采用上述等级。有关技术标准见下表
等
级
平均边长
/km
仪器
要求
精度指标/mm
图形强度
观测时段个数
时段 长
/min
卫星高度角限值 / º
a
b
D
10~5
单频或双频
10
10
≤10
≥2
≥60
≥15
E
5~2
单频或双频
10
20
≤10
≥2
≥6
≥15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为:观测值的粗加工;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以及GPS基线向量网与地面网数据的综合处理等。
图3-1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四、地面连测导线的测量
地面有近井点至井口(定向连接点)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3个。
地面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或10″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10″(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控制的小矿区。
地面连测导线应尽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
图3-2地面连测
矿山测量课件——矿井联系测量
一、概述
在立井中悬挂钢丝垂线由地面向井下传递平面坐标和方向的测量工作称为立井几何定向 。
几何定向
一井定向
两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