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3.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3.doc.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6/5/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3.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作者: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王谦【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 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 感知诗词的大意,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 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 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学习方法】借用注释, 查阅资料、工具书, 质疑问难, 自读感悟, 朗读涵咏, 讨论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教学理念】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 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 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 并做简要地记录: 简要的记录: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 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 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课前互动〗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师: 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 她像血液一样, 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 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 “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 ”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四、朗读品味两首诗, 体会诗情, 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⑴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⑵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⑶还原诗境,感情朗读。⑷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⑴小结过渡: 在奉诏进京的途中, 是融融的春风, 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 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 江水边, 明月下, 想着自己的家乡, 发出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