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冰雪中的温暖冰雪中的温暖行动
阳春三月,本是万物勃发的时节。然而,在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玉门市,却四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自3月3日起,连续4天一场又一场的暴雪突降,到3月7日,玉门市的昌马、赤金、清泉等乡镇积雪平均厚度达成60多厘米,最深处竟达米。
50年不遇的雪灾,造成261名放牧群众和万只羊被困山中,6538只羊死亡,2600只羊下落不明,72头大牲畜死亡。
灾情快速从受灾最严重的昌马乡传到玉门,传到酒泉,传到省城,从省城又传到北京。
救灾:刻不容缓
得悉灾情后,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立刻作出指示,要求全力救助因灾被困人员,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李建华也立刻打电话安排救灾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立刻采取方法,多方筹措救灾资金和物资,紧抢救助受灾群众,确保不发生人员死亡和其它不安全事故,努力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和此同时,酒泉市和玉门市紧急研究和安排布署抗灾救灾工作,开启酒泉市和玉门市自然灾难应急预案,成立玉门市低温雪灾应急指挥部,设置9个救援工作小组,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3月7日早晨,玉门市市长雒兴明率领救援工作组抵达昌马乡。3月7日晚,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喜成带着紧急下拨的20万元救助资金和100吨饲料,赶往昌马乡。当日,省民政厅也组织先期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并紧急拨付45万元专题救灾资金。8日,省民政厅相关领导带队的救灾组赶赴灾区,并再次拨付50万元救灾专款,送去300套棉衣棉被。
推进:打通“生命线”
疏通道路,救人为先。设在昌马乡政府的救灾指挥部当机立断,作出这么的决议。
3月8日早晨,上百名先期抵达的机关干部分三路开始行动,向放牧人员居住的东山、西山、南山进军。“雪仍在下个不停,打头的铲车缓慢地清除堆积在狭窄道路上的厚厚积雪,救援人员携带着救援物资跟在铲车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吃力前行,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寒风的裹挟下直往救援人员的领口里钻,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天气冻得救援人员瑟瑟发抖……”回想起8日首次前往东山救援的情景,昌马乡乡长李建军记忆犹新。
为了早日找到被困放牧人员,负责疏通道路的三路人马夜以继日奋战。3月8日下午,前往东山救援的人员找到了第一个被困人员――昌马乡昌马村村民刘生宝。见到救援人员,刘生宝眼里闪着泪花,连说3个没想到:“没想到雪下得这么大、这么久,没想到有这么多领导和群众牵挂着我们,没想到政府救灾行动会有这么快。”
50年不遇的大雪封了全部道路,打通一条道路就意味着多一条生路,多一线生的期望。为全力打通全部通往放牧人员居住的道路,确保一条条“生命线”通畅,50多名铲车司机轮番上阵,日夜不间断地铲雪除冰,饿了吃一块干方便面,困了就换下来在车里打个盹。参加东山道路铲雪的驾驶员周尚德告诉我们:“这是我这辈子干的最艰苦的活,雪太厚,路形又不知道,一小时还前进不了5公里!”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道路一条一条被打通,经过救援人员两天艰苦卓绝的奋战,到9日中午,通往东山、西山、南山的200多公里山路基础被打通,食品、饲草等物资源源不停送到被困人员的住所,被困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有了暂时保障。
到9日早晨,26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