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离 骚 课 件 - 离骚 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离 骚 课 件 - 离骚 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4 2016/5/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离 骚 课 件 - 离骚 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 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 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 “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 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 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 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 《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 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 “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 “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 373 句, 2464 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 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以/ 掩涕兮, ——哀/ 民生/ 之/多艰。余/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 朝谇/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