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噪声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
环境噪声评价
概述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应用实例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2
噪声的特征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噪声是一种能力污染
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
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
噪声影响范围是局限性的
评价还取决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环境噪声标准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人处于的不同行为状态来决定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3
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这种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三要素:
声源、介质、接受器
噪声的控制
降低声源强度
阻隔传播路径
保护接受器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4
噪声源及其分类
产生机理分:
机械噪声:由机械碰撞,摩擦等产生噪声的声源。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气体流动产生噪声的声源。
电磁性噪声:由电磁场变化引起的磁致伸缩所产生噪声的声源。
噪声源特征分:
点噪声源
线噪声源
面噪声源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5
噪声源及其分类
产生噪声的环境分:
工厂生产噪声
交通噪声
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分:
稳态噪声
非稳态噪声
瞬态的
周期性起伏的
脉冲的
无规律性的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6
噪声的影响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导致噪声性耳聋;在80dB以下工作40年不致耳聋;80dB以上,每增5dB(A),噪声性发病率增加约10%。
对睡眠的干扰;
对交谈、工作思考的干扰;
引起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7
常用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噪声的限值标准。1980年我国根据生理和心理学研究,结合我国人民工作与生活现状和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噪声允许范围。这是一个基础标准。
体力劳动(听力保护),噪声最高限值90 dB, 理想值70 dB;脑力劳动(语言清晰度),噪声最高限值60 dB, 理想值40 dB;睡眠,噪声最高限值50 dB, 理想值30 dB。
依据该范围,我国自1982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 dB执行。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9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