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1年增材制造——3D打印的正称上海3d打印增材制造.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增材制造——3D打印的正称上海3d打印增材制造.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增材制造——3D打印的正称上海3d打印增材制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增材制造——3D打印的正称上海3d打印增材制造

     摘要:三维打印含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三维打印在我国外学术界和政府文件里被称为增材制造。文章还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相关的多个制造工艺。
  关键词:增材制造,三维打印
  中图分类号:N04 ;TP3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2104-0046-04
  收稿日期:2021-07-15
  作者介绍:余前帆1969—,男,江西樟树人,硕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编审,关键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通信方法:******@cnctstgovcn。
  最近,3D打印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在相关科技创新的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注意到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机。这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结合,被西方媒体誉为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已经开始撼动传统的制造行业,必将催生以定制式数字制造为特征的新时代。为了使读者对3D打印技术有所了解,我们在这里对3D打印技术及相关名词和概念进行简明的介绍。
  一三维打印概念的起源
  从构词结构上看,3D打印是包含英文字母的汉语字母词,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术语。它的英文全称为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简称为3D printing或3DP,汉字名称应为三维打印,也有资料译作三维印刷。三维打印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中国从1991年开始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当初的名称叫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即开发样品之前的实物模型。
  三维打印作为科技名词含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上的三维打印在业内专指快速成型制造的一个工艺,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曼纽尔·萨克斯Emanuel M Sachs和她的学生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创造的。这种工艺的步骤是,先铺好粉末,然后用喷墨打印机的方法喷出黏结剂,重复操作,最终打印出产品。
  二广义的规范名称:增材制造
  为便于快速原型制度技术的推广和公众的接收,业界把这一类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的科学技术体系,统称为三维打印,也就是广义上的三维打印,不过在我国外学术界和政府文件里则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英文也曾写作material increase manufacturing,MIM1。
  通俗地讲,增材制造是相对传统制造业采取的减材制造而言的。减材制造就是经过模具、车铣等机械加工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定型、切削、去除,从而最终生产出成品。和减材制造方法正相反,增材制造是采取材料逐步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它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经过对材料处理并逐层叠加进行生产,就好比用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它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大大降低了制造的复杂度。这种数字化制造模式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庞大的机床、众多的人力,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便可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使生产制造得以向更广的生产人群范围延伸。从技术上说,增材制造技术含有数字制造、降维制造、堆积制造、直接制造、快速制造等五大技术特征①。增材制造技术的关键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和材料科学的结合,它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