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21年复苏的码头码头.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复苏的码头码头.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复苏的码头码头.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复苏的码头码头
以后施洞搞旅游开发,大家就不再迷惑了,这里全部的东西全部会变成价值连城的宝贝,不信你看看人家镇远啊,以前过的是什么生活,现在又过的是什么生活?!   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的施洞镇是海内外著名的古镇之一,其之因此著名得益于当地传承千年的两大民族传统节日――姊妹节和龙舟节。施洞是这两大节日的起源地。
  我曾经专门著文考证过龙舟节的来历,但遗憾至今没有亲历和见识过施洞的龙舟节,也没有参与过热闹非凡的姊妹节。
  “不会吧?你不是号称走遍了黔东南的山山水水了吗?”一位一样有着旅行兴趣的好友很是惊讶地对我说。
  “黔东南太大,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走完其山水之万一,我说走遍黔东南,那只是一个愿望而已。”
  “走!我带你去施洞。”好友说。好友有车,我跟着她驱车直奔施洞。
  天空下着小雨,道路崎岖难行,抵达施洞镇时天已经完全黑暗下来了。她提议我们到镇远住宿,第二天再返回施洞考察。
  当日晚上我们入住镇远古城。
  对于阳河上的这个古老码头,我当然再熟悉不过――读大课时,差不多每十二个月全部要取道镇远乘火车上贵阳。以后,参与工作很快,为写作镇远县情一书,又在这里做了整整一年的田野考察。
  我那时几乎走遍了镇远城头的每一条巷道。至今依然记得镇远早年的街头景象――木楼瓦舍,临河而居;悬崖之下,古巷幽深……
  但现在我眼前所见的镇远城却已经面目全非――四处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每一条巷道也被包装得很的时尚和当代了――灯红酒绿,人流如织……一句话,一切全部已今非昔比。
  第二天一早我和好友驱车返回施洞。果见一古老小镇,也是临河而居,建筑凸显徽派特点。好友介绍说,施洞和镇远一样,当年全部是著名的码头,也全部是因清水江和阳河的航运而发达起来的,现在航运衰落了,但古镇建筑的基础格局依然保持不变,当地政府就借助于这么的一点历史文化积淀,准备重新打造,包装,开发为旅游小区。
  我们从主街上走过,果然看见当地居民已经开始在做房屋的外包装了,风格则模拟镇远古城――以徽派建筑为主体,同时发扬苗族传统建筑特点,砖木结合,古今混杂。
  随即,好友把我带到距离施洞镇不远的一处苗寨,叫“巴拉河村”,苗语自称“郎克”。
  这是一个在巴拉河和清水江交汇处的苗族小村寨,巴拉河和清水江分别从村寨的两侧流过,寨子不大,只有一百余户人家,几乎完全隐蔽于高大葳蕤的古老树林之中,环境极为雅致和优美。
  我说这真是个好地方啊!在这地方搞旅游开发是很有前途的。
  好友说,你想到的人家早想到了,已经有来自浙江省的某企业集团前来考察,准备开发了。
  我心想,贵州现在交通条件稍有改变,投资环境立刻有了改观,外省商人就立刻瞄准了我们很多潜在的文化市场,这自然是好事,但也还是担心外省商人在投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