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尚德的风险管理之失|尚德
不论宏观环境怎样恶化、企业的债务包袱怎样越压越沉、盈利能力怎样一再降低,尚德这辆快车却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直至完全冲出跑道,一头扎进破产重组的泥潭。
2021年的春天,中国的光伏企业全部在期待市场回暖,但尚德电力破产重组的消息却如一声惊雷,警示光伏产业的冬季还远没有结束。尚德之变引来众说纷纭,各界全部试图探寻这个明星企业陨落的深层原因。
尚德今天的境遇之因此引人慨叹,是因为它昔日的光环太过刺眼——光伏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头羊,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营企业,曾经造就了中国首富的财富沃土。尚德在创业期和成长久能够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的政策激励、当地政府的倾力扶持、宽广的海外市场、优异的创业团体——尚德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反之,它在成为行业领跑者以后轰然倒下则出乎大家意外。施正荣在2021年意气风发创建尚德的时候,一定怀揣着把尚德打造成为“百年老店”的梦想,绝没有想到12年后黯然谢幕离场的结局。不过假如用风险管理的视角剖析尚德的由盛转衰,却能够清楚看到尚德怎样一步一步被不停累积的风险拖入绝地。这一过程也恰恰验证了一句话“全部企业失败的原因全部能够归结于失败的风险管理。”
对风险的前瞻性管理不足
所谓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指在日常运行和决议中能对内外部风险进行有效预判和事前管理。企业对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的能力是其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表现。前瞻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看的远”,即能对未来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风险改变进行分析判定;二是“看的准”,即对风险改变的分析判定是相对正确、客观和全方面的。在时刻改变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具有了较强的前瞻性管理能力就意味着能比竞争对手更加好地把握先机。
通常而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复杂、波动性越大,则对前瞻性管理的要求越高。尚德所处的光伏产业即表现出了强烈的波动性特点。近几年,不管是上游的硅材料价格还是下游的光伏组件产品价格全部如同坐“过山车”,经历了令人咋舌的大起大落。面对巨大的市场价格风险,尚德并非没有作为。当硅料价格从2021年的22美元/千克一路飙升到2021~2021年的500美元/千克,尚德以80~100美元/千克的价格和国外供给商签下了近70亿美元为期1 0年的硅片供货协议。
长久协议是用来应对市场价格风险的常见方法,但其风险应对效果取决于对价格走势的合理预期,和在此基础上对协议期和价格两个原因的有效组合。从表面上看,80~100美元的价格区间和当初500美元的市场价格相比已经相去甚远,但结合10年的协议期,这笔交易设计就背离了其管理市场风险的初衷。因为,这个长久协议要发挥其减低市场风险的作用,最基础的前提是未来10年内多晶硅价格不会跌破100美金。但从最简单的回归模型分析就能够发觉,在过去两年中硅料价格的波动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长单协议所设定的价格波动性假设。实际上,在巨大需求刺激下,短期内供给的激增造成多晶硅价格从500美元的高点快速回落,直至20多美元的区间。
市场风险前瞻性管理不善带给尚德的是解除长单协议所付出的2亿美元损失。而对政策性风险的前瞻性管理不佳,尚德付出的是长久战略性失误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光伏产业一直是依靠于我国外的政策支持和补助发展壮大的,不管是其市场需求,还是利润空间全部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