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地方性”问题 重庆新世纪百货打折.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地方性”问题 重庆新世纪百货打折.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地方性”问题 重庆新世纪百货打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地方性”问题_重庆新世纪百货打折
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利用语言的能力关键表现在语言的审美性方面,语言审美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地方韵味”。这一点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中一直是被作家所重视的。早在“五四”时期刘半农就认为“方言”是文学最美、最感感人的语言,她在瓦釜集玳自序中说:“大约语言在文艺上,永远带着些神秘的作用。我们作文作诗,我们所摆脱不了,而且是能于利用到最高等最真挚的一步的,便是我们抱在我们母膝上时所学的语言。同时能使我们受最深切的感动。以为比一切别种语言分外的亲切有味的,也就是我们的母亲说过的语言。这种语言,因为传布的区域很小(能够严格的收缩在一个最小的地域以内),我们叫做方言。”当然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在“一般话”被广泛应用的中国语境中,用“方言”创作是有传输的不足的,但“文学语言”的“地方韵味”是应该尤其引发重视的。这一点,周作人在1923年所写的旧梦中有过很好的说明,她这么说:“我于其余事情全部不喜爱讲地方主义,唯独在艺术上常感到这种区分。”“不过我们这时代的人,因为对于偏狭的国家主义的反动,大抵养成一个‘世界民’(Kosmopolites)的态度,轻易降低乡土的气味,这即使是不得已却也是以为可惜的。我依然不愿取消世界民的态度,但以为所以更须感到地方民的资格,因为这二者本是相关的,正如我们因是个人,因此是‘人类一分子’(Homarano)通常。”“我相信强烈的地方趣味也正是‘世界民’文学的一个重大成份。”在这里周作人突出强调的是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文学的“地方韵味”、“地方性”是必须的,正是这种“地方性”才展现出文学的个性和审美性,并组成“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周作人的这段话对我们了解新世纪以来文学语言问题有着主要的意义。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和中国社会内部城镇之间的猛烈流动,使大家不再拘囿于“地域”的生活方法,含有了“世界民”的特色,在文学创作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出现了这么一个特征:“地方韵味”的弱化。前段时间,我集中阅读了2021年以来的小说选刊,很多中青年作家不太熟悉,我很想从她们的作品判定她们是什么地方的人,不过极难。抹去作品中出现的“地名”,仅仅队语言所表现出的“址方韵味”来看,感觉她们的作品缺乏浓郁的“地方性”特色,这种“地方性”特色的弱化对于文学本身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强烈的地方趣味的消失,便意味着文学个性的消失,也意味着它和世界文学之间意义的减弱。在新世纪文学中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又该怎样了解这种现象呢?
  “文学语言地方韵味”的弱化并不但仅是文学本身的事情,而是和很多主要的社会文化问题相关。中国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语言变得多样,一个人在和外国人交往时往往使用英语,在和我国其它地方人交往时往往使用一般话,只有在自己出生的那个地方或和“故乡”人交往时才使用含有地方特征的“方言”,问题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走出故乡的人来说,使用英语和一般话是常态,使用“方言”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对于个人而言是这种情形。从整体的人际交往的环境来看,英语和一般话是强势语言。不但小学生入学后直到大学毕业,英语和一般话的学****是主要的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话讲得好坏成为判定一个人生存能力的标准,在这么的生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