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鲁迅有关鲁迅的作文
不知是什么道理,解放以来的各次运动中,我全部被认为反对鲁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成了极大的罪状,受到了不一样平常的处罚。这完全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以前,上海创造“艾罗补脑汁”的黄楚久先生,对于她配制的名药“百龄机”的推广,使用了一句高妙的广告警句:“有意想不到的效力”,我这些倒正是意想不到的灾难。
我同鲁迅有点认识,见过也不只一面,既没有当场面红耳赤地吵过架,也没有针锋相对地打过笔战,反对鲁迅的说法,真不知从何而来?
1927年10月,鲁迅从广州来上海,住在闸北、虹口交界的横浜桥相近的景云里。有一次我在内山书店看见了她,这是第一次识荆。那时内山书店还在北四川路一侧,也是横浜桥相近的魏盛里,一幢石库门的住家房子,在客堂间里摆开了几架书架和铺开了一个书摊,陈列着日原来的书册。我有时也去那里跑跑,看看有没有要买的新书,同老板内山完造到以后才认识,这时只是个一般的过(或顾)客。鲁迅的相貌,因为在报刊上看到过照片和画像,因此一见就认出来了。她穿件青布灰答答的长衫,没有戴帽子,头发长长的,脸孔黑黑的,有点憔悴干枯样子。我没有跟她招呼,不想冒昧地打搅她,她对我当然毫不注意。
很快,由陶元庆兄的怂恿,并由她陪同去造访了鲁迅先生。当初鲁迅已经很有名望,去晋谒造访的人很不少,我不愿被认为是因为好奇而去看她的尊容的那些好事之徒,也想不出有什么问题要去讨教于她,因此没有劲。陶元庆同鲁迅是很熟的,在北京时就相认识了,一直受到鲁迅的爱重。她为鲁迅的书作封面作装帧的设计及画图,很得鲁迅赞赏。在元庆口中,鲁迅同她是很亲热而靠近的自家人,去探望一次正同走邻舍串门子一样日常。
陶元庆同我是在台州的浙江省立六中同事而相识的。其时学校里发生风潮换校长,新任命了北大数学老师,法国留学回来,也是台州人的陈荩民去当校长。她从北京带了一批教员去台州接任整理,陶元庆也是她所邀请的一个老师。我是在杭州半路上加入她们这一伙的。那时浙江省的教育厅长计宗型(仰先)是我在嘉兴读书时的校长,由她介绍我去六中试教。那时,我刚从东京高师毕业回来,今后的行动方向未定,到台州去首先是试行做做老师,首先是出码头增加点社会经验,不是存心认真教书的。实际也只教到暑假为止,说半年其实不过三个多月,但同陶元庆倒很投机了,甚至放暑假回来,她还特地邀我到她家里绍兴去玩了一天,但因为天雨,什么地方也没去成,却总是我第一次到过绍兴了。是走水路坐乌篷船去的,下雨天关舱下篷,水乡的景色一点也没有领会到。
以后在上海重逢了,是在江湾立达学园。元庆在那里担任艺术专修科的老师,我在那里尽义务教几点钟数学,两人虽不住在一处,但常常见面。也因为元庆的关系,而相识了她的挚友许钦文,许是鲁迅的及门弟子,两人在北京时是常常出入于鲁迅家门的熟客,因全是绍兴同乡。元庆热心激励我去造访她们的老师鲁迅先生,不知是什么缘故,可能她看我也偶然写写文章,读读文学作品,谈谈文学艺术,而且还想写作编书,因此能够去向鲁迅讨教一番,但她也没有对我讲到这个用意,我也竟还想不到此,因为我这人原来不聪敏的。实在有点拙笨。
她领我到了景云里,很熟门熟路地不打招呼就推门进去,她当然不是第一次来。我跟着她走进去,也不见有些人来理会。那时,屋子里仿佛有不少人在,鲁迅被包围在中间,周围仿佛全是些年轻小伙子。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