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06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992006838 2021/3/27 文件大小:4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 第二章力教材分析
1
新课标的要求 (1)知道力的概念,在具体问题中能说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1)知道重力的概念。 (2)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 (3)知道重心的概念。 (1)知道弹力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并描述弹力的方向。 (2)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不讨论组合弹簧劲度系数的问题)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 (2)知道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不出现最大静摩擦因数)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能够正确区分矢量与标量。 (3)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2
高考的要求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Ⅱ) 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Ⅱ) 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Ⅱ) 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Ⅰ ) 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Ⅱ) 说明: 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3
本章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知识本身来说,本章讲述的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目的就是通过学****一些具体的力的知识,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为以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力的概念及规律做一些铺垫。 从物理方法来说,本章全面阐述了平行四边形定则,为物理中矢量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的关系”、“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本章内容较第一章运动学更加抽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侧重思维,特别是矢量的运算规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在本章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物理现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本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1、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第一,要重视学生原有知识,注重对比初高中对同一个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层次的差异;第二、要降低台阶,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和学****方式的转变,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一次讲到位就少了一次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机会。 2、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本章涉及到等效替代法、微小变量放***,假设法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等,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验中的探究、用图象处理数据,将直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数学研究物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 3、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本章内容与生活、技术、社会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现代科技,要坚持以问题为主线呈现教学内容,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中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使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要认真思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在本章的贯彻实施。 4、综合使用实验设施和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促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5
本章结构及重难点分析
6
本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力的概念和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建议增加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中应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即顺应),经过引导,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即同化)。属认识和知道层次。 第二部分为力的合成和分解。要求在认识力是矢量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学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