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边野草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而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敛。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既符合地理形势,从上游向下游进军;又符合历史事实,西晋军队攻下了东吴都城。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 “收”字,写出了东吴王朝望风披靡、彻底覆灭的结局。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一“收”, 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看,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上面两联都是咏史诗的叙述部分,首联是总叙,声势逼人;次联是具体描绘,形象生动。   
下面就是核心内容了:感与论。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3、颈联 中“人世几回伤往事” 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案见哪里?
诗人将“人世”与“山形”对照,意在强调什么?
以人事的变迁与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对比,以终古常在的“依旧枕寒流”的 “山形”作为匆匆交替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强调山川地形固然重要,人事的治乱才起决定性作用,即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蕴含着对前朝历史教训的终结。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
4、体悟尾联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诗人生活的年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了。所以西塞山的故垒,就已废止不用,如今长满芦苇,在秋风中飒飒作响。这里是赞颂,是庆幸。
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哪天会变成战争的前沿。警惕藩镇割据。
西塞山怀古怀古诗鉴赏
202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