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论述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都 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风险,对风险必须进行全过程控制,以避免给企业带来 难以估量的损失。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常见的工程造价风险作了 介绍,并就加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员 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1招投标阶段风险
在项目的招标阶段,投资方通过招标的方式,降低项目成本,选择技 术能力强、报价低的承包方,该阶段签订的合同对接下来施工阶段的成本 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在实际招投标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人为的原因 造成该阶段的结果偏离了招投标的初衷,为项目造价控制埋下了隐患。例 如在某些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一方面受到来自外部行政干预,公开招标变 成了邀请招标,甚至直接变成了直接发包,使得最后中标价格不是市场价 格;另一方面,投标方之间相互勾结,出现串标、陪标和围标的现象,也 使得中标价格不是市场价格,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2项目设计阶段风险
某些工程时常岀现建设单位给定的设计周期较短的现象。致使设计方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方案的比选,不能做到技术与经济的对比分析,导致 设计任务书中的经济指标不能实现。同时由于设计仓促,图纸标示不清, 造成施工困难,在施工中不断变更,使得施工预算远超设计概算。2)出现 只重技术,忽略造价的现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为了保证设计的 安全度,而采取多配钢筋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措施,甚至超过规范的 要求,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导致造价的提高。
3施工阶段风险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有:
施工阶段承包方按照设计阶段的成果即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直接 受前面阶段结果的影响。很多工程项目的投资方急于施工,搞面子工程、 政绩工程、“三边”工程,严重违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导致设 计深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直接造成施工阶段造价失 控。
监理方接受投资方委托并代表投资方对承包方进行“四控两管一 协调”的监管,应对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安全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 而在实际过程中,监理方主要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对施工合同和 合同管理不重视,对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很难起到较为直接和理想的影 响。甚至有些项目,监理方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言权。
4竣工阶段风险
在竣工结算阶段,施工方先进行竣工决算,再与业主方进行竣工结算, 施工方占据着结算的主动地位。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 有:
施工资料搜集不完整,以及人员流动大,导致投资方信息不对称, 造成投资增加。
承包商在计算工程量时,尤其是对设计变更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时, 不遵守国家统一的标准,会算出比实际高出很多的工程量,导致价款增加。
在我国,企业挂靠现象普遍,例如,三级资质施工企业挂靠一级 资质企业进行投标。企业的资质影响间接费和利润取费比率,通过挂靠, 较低资质施工企业在进行费用计算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取费比 率。
竣工结算时,对应当扣减的项目不扣减或者少扣减,还隐含了不 允许的项目,从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双方签订的合同中不明确的条款, 在结算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扯皮”现象,增加造价。
二、加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