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2021年产业园调研汇报范文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产业园调研汇报范文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3/2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产业园调研汇报范文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业园调研汇报范文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

  创意产业园区是中工招商网产业集聚的载体,下面是xx给大家带来的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欢迎阅读!
  创意产业园调研汇报篇1
  现在,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它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依据2021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汇报,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21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专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专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专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专题;3家以文化艺术和艺术品经营为专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专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专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专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主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现在,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但成为了含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著名度和“样板”意义。
  现在,部分沪上著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效,逐步向街区和小区发展转型。经典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和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进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发明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效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前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有121个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产品展示、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政策咨询服务、宣传推广等。
  上海在市级层面出台了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措施、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措施、有关深入促进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等园区管理制度;%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还自行制订管理制度。其中,徐汇区设计工厂、X2创意空间、虹桥软件园及静安区3乐空间产业园等园区的管理体系经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问题
  趋利行为“驱赶”创意内涵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身发展来看,尚存在“重形态、轻业态”、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管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这些全部是产业园区以后发展的瓶颈。
  同质化竞争严重
  2021年到2021年之间,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共进行了5次授牌,从第一批18家快速扩张到80家,“一哄而上”的园区建设及“招商引资”的简单复制,造成创意产业园区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相互间争夺有限的企业资源,公认的比较成功的规模化、专题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占总数的10%左右。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充足发挥企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6种园区建设模式,包含体制外企业投资运作、国有企业集团自行运作、大学投资建设、多个大集团合作、街道和经营者合作、行业协会牵头等。
  其中,由企业投资运作的园区约占总数的60%,这类园区的建设运行多为纯趋利的投资行为,运行方通常靠地产开发、收取租金盈利。相对硬件来说,园区软件建设仍是“短腿”。不少园区除了日常物业管理外,无法针对大多数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公共服务。
  同时,创意产业地产运行的市场化逻辑造成部分外部性强、需要外部支持的创意行业(尤其是一部分艺术类的行业)和创意型中小企业在高租金面前不得不选择离开,部分创意产业园区正在逐步失去“创意”内涵。
  发展存在不平衡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特征。首先是企业分布不平衡。77个集聚区入驻企业数量共8231家,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1700家)、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541家)、创意联盟(525家)、泰晤士小镇(384家)、中环滨江128(379家)等5个园区集聚的企业占总数43%,企业分布高度集中。
  其次是就业人数不平衡。77个集聚区的总就业人数为万人,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30000人)、泰晤士小镇(15216人)、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10000人)、天地软件园(9000人)、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7000人)、SVA越界创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