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1年另类地震预报的意义地震预报.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另类地震预报的意义地震预报.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3/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另类地震预报的意义地震预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另类地震预报的意义地震预报
2021年6月14日早晨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级地震,岩手、宫城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出260人。日本官方称,她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不过,也有些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
  地震能否预报在国际上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有的国家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比如美国;但有的国家认为地震是能够预报的,如中国和日本。
  传统的地震预报概念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绪和方法,对未来地震(关键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因此,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而地震预报有多个方法,现在得到认可的关键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不过三者必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很好的预报效果。
  另外,地震预报还有不一样的类型,关键分为:长久预报,指的是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期预报,指的是多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短期预报,指的是几天至多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临震预报,指的是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
  现在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电磁、重力、地壳形变、地下水动态等方面异常后作出的预报。对于地震的长久预报,关键观察历史地震结构活动地壳形变的地震图像;而中期预报则关键观察地震图像趋势异常(形变、电磁、流体等);短期预报则是观察分析地震趋势异常加速、转折的短期异常现象;临震预报则是观察突发性快速异常现象的出现。
  尽管中国和日当地震专业的研究人员认为地震在一定程度是能够预报的,不过,只是在中长久预报上有部分结果,而在短期和临震预报上成效不太显著。而且,地震预报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过程,测不准的情况居多。
  迄今,在中国能肯定的预报成功的几次地震有: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级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级地震。
  但即使是这些有效的预报也有争论,质疑者认为这些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成功地震预报。尽管地震难以预报,但并不意味着这项研究和探索不值得去做。正如有些地震研究人员所言,地震预计在中国来说是值得去做而且必需去做的事。
  因此,中国现在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地震观察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地震学、地磁、地电、重力、地壳形变、应力应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地热等学科的地震监测台网,其中包含400多个测震台站、20个区域遥测台网、1700多项地震前兆观察。
  日本的地震预报是什么预报?
  地震预报的一个主要定义和标准是,预报是在地震前发出的,但日本的地震预报却是在地震后发出的,因此,有些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而是预警。不过,从地震预报的严格意义上看,在名称上也不能算是预警。
  日本称,她们有一套“紧急地震速报系统”,遵照的是地震发生后会在时间上产生不一样破坏力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通常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出现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快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大家能够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