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思想品德学术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心理的若干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二小学 张梅花
[论文摘要]:“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而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而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分析的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中主要讲的是由于小学生的不同的个性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懒惰行为,自负行为的个性心理上的问题,我想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并加以分析,从而希望所有的教师和家长对这方面能引起重视。
一、攻击性行为
案例:我班里有位男同学(3年级)总爱打人,要不就动手抢别人的东西,要不就趁同学不注意时推他一把,甚至公开挑衅,追着同学打,一次他的父亲来学校说:“我这儿子很皮,平时我们夫妻两都在上班,很晚回来,也没时间管他,他很傲的,你越骂他越不听,你要好好跟他说”。
[分析]攻击性也叫侵犯性,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不仅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父母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如为了抢东西,很少是敌对的,即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标。所以教师、家长在纠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时,要分清性质、找出原因:是对别人产生了敌意还是内心受了压抑?是受了欺负还是因为嫉妒别人?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方法]
1.让小学生明白攻击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了矛盾应该通过商量、说理来解决。
2.如果小学生是因为内心过度压抑,需要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转移注意力,即转移小学生的攻击目标,使之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
3.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认为别人在某方面确实比自己强而自己又确实赶不上人家时产生的,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意,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单用批评、体罚来强行压制。
二、懒惰行为
案例:我班里有个小女孩是出了名的懒,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不仅是作业做一半就交上来,连字都是经常写一半的,每劳动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有一次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懒呢?她说:“我爸爸也是很懒的”。
[分析]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