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感悟
清和硕公主府在呼和浩特市西北隅,是清朝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的历史见证。在一个北风猎猎的冬日,我来到了公主府,推开那一扇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去追索一个繁荣府邸的往昔岁月。
公主府,政治联姻的产物
17世纪末的清朝北部边疆并不太平,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发生叛乱。康熙=十七年(公元1688年),噶尔丹率军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从漠北草原南下寻求清廷呵护。清延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她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谋生。这些方法深得喀尔喀部“民心”,康熙三十年(1691年),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维护边疆的稳定,康熙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成吉思汗第23世子孙,并在归化城北为恪靖公主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
公主府是一座占地面积600亩、严格根据皇家品级规格建设的府邸,它就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使得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北部边疆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正如公主府志所说:
“内蒙古=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游览公主府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街62号,现为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
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据中国已故的著名女真学、满学教授金启�教授所著的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面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厂”,可见规模之宏大。历经战乱和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能够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荣和兴盛的影子。
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型照壁,雄宏高大,听说长24米。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为何会这么呢?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初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置。
由照壁向北,经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通常走偏门,除非公主或有高官显贵出入。
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问,听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经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进入第: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来宾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两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满月门”优秀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门――垂花门,便进去这第三进院了。这里古树参天,石狮双踞,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屹立一座高脊飞檐的大殿,这便是公主的寝殿。听说就连当初的额附也不是能够随便出入这里的,得经过禀报取得公主的同意后才能够踏入第三进院。
寝殿内有8根大圆柱,正中曾高悬一匾额“静宜堂”,寝门上悬“肃娴礼范”匾额,听说两块匾全部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以后在“七七事变”后遗失了。在寝殿后面是禁卫房,类似于今天的警卫室,有15间之大,供近卫军和太监们居住。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皇室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