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讲:碑石所见唐代科举与朋党之争
唐代科举概说
墓志所见几种特殊的科举
墓志所见唐代的进士科
唐代科举与朋党之争
问题与思考
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唐代官员的三种来源
一、门荫入仕:逐渐衰落。
二、杂色入流:数量最多,
但品秩底,升迁慢。
三、科举入仕:高级官吏。
(进士科)
唐代科举概说
分常举和制举。 墓志所见几种特殊的科举:
武举:通过考试,选拔武将。
常举:明经、进士、明律、
明字、明算
医举:通过考试,选拔医术之人。
明经:一史、三史、开元礼、
清白科:基层官吏的考核与举荐
三礼、三传。
弘文馆、崇文馆及第:高级官僚子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弟的考试。
制举:皇帝临事、临时开科 童子科:10岁以下童子
取士。(被常举者视为“杂
色”)
进士科
• 唐前期进士占宰相总数比重
太宗 高宗 武则天 玄宗(止开元22年)
宰相总数 29 41 40 27
进士出身 2 9 20 18
• 唐后期进士占宰相总数比重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宰相总数 29 14 7 24 15 23 21
进士出身 17 9 7 19 12 20 10
一、取解入京
• 生徒的来源 县试—州试—礼部试—(吏部试)
(1)学校生徒(国子监、太学)
(2)乡贡进士
• 取解,即取得入京参加考试的资格。
• 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 天下以明二经举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
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
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州
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之如县,加详
察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
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
焉;谓之乡贡。 ——《昌黎先生集》卷
20 《赠张童子序》。
二、考前准备
• 交纳文解、家状——结款
家状:籍贯、家庭、亲戚、
通保——驳榜(11月)
外貌等。【《 南部新书》 :
吏部常式,举选人家状须云:
• 通保:约相当于资格担保。
【唐代科举进士浮华、宣 中形,黄白色,少有髭。】
竞埋下伏笔】
• 驳榜:约相当于考试资格
审查。【粗驳:手续不
全;细驳:品行有亏】
三、考试(春闱)
【考试时间】:正月。“准式,
卯时付问头,酉时收策。”早
上5-7点 开 始,晚上5-7点。
后期,可通宵。
【主 考 官】:考功员外郎——
礼部侍郎
考功官卑,从六品上,既无力上抗
高官请托,也无力应付不第举子 的
喧讼。
【考试地点】:都省的廊庑之下
四、呈榜、放榜
【呈 榜】:正式放榜 【唱策】: 开元中,进士唱
前先进呈宰相过目。 第于尚书省,其策试者并
集于都堂,唱其第于尚书
省 (《大唐传载》)。
【放榜时间】:春榜,
二月。清晨。
【放榜地点】:礼部南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