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新行书书法作品字帖欣赏:行书钢笔字帖欣赏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个字体,历代都有很多名家推进行书的发展,使它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怎么练习行书书法呢?下面xx带给大家的是行书书法欣赏,期望你们喜爱。
行书书法欣赏
行书书法欣赏图片1
行书书法欣赏图片2
行书书法欣赏图片3
行书书法欣赏图片4
行书书法欣赏图片5
行书书法用笔特点
1、放松楷法,书写增速。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础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含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看法,说明了不一样书体形态的不一样,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一样。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求建立楷法,即有关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多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须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而行书因为书写的便捷,将楷书行笔中的部分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省去了很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可是,放松楷法,并非意味着行书书写的轻易,在用笔上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它要在点画的表现上保持楷书所要达成的或基础遵照的艺术效果,笔画当重处还得重,当轻处还得轻,不能像硬笔写出的那样通常粗细,有弯无折。刘熙载艺概云:“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且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提正、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这种功夫要从楷书中来,依据楷则进行放松,使行书行笔有节奏。在起笔、收笔时缓些,在中间行笔时快些,而在笔画之间交换过程中,笔势更迅疾些。总而言之,行笔既要不徐不疾,沉着从容;又要有疾有徐,态度自在。
2、露锋入纸、中侧互用。
行书的起笔有用“逆势切入”的笔,这基础和楷书相同,因为行书行笔较快,故其逆势往往在空中完成,笔尖不着纸,称为“意逆”。而行书通常的起笔全部是顺势落笔的,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行书的用笔是中锋和侧锋互用的。笔画不论方圆,以中锋为主,这是一个基础大法,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不停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要熟练地利用中锋和侧锋,固非易事,关键在于调锋,笔锋要能随倒随起,能侧能中,就不会有僵卧之病。所谓中锋,即指笔运过程中,笔心常在点画中线上行走或万毫齐力的行笔;所谓侧锋的特点是笔尖偏于笔画之一方,铺毫用力有所偏重。
历观前贤名迹,古人作行书没有不兼用侧锋者,无不以“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为准的,所以不能偏信笔笔中锋的说法。在行书名家中,就连以多用中锋著称的颜真卿,其名作祭侄稿亦时露侧锋之笔。行书的用笔特点,应是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态,微露锋芒,而富生意,伴随笔势的往来,翻腾起倒,笔意四处,则体势也就自然圆活,风骨也就自然劲健。
3、笔意萦带、牵丝往来。
行书的点画之间,全部是有一定联络的。所谓“笔意萦带”是为了行笔的简捷,求其收、起之间的方便,便用“牵丝”把她们联络起来,王羲之兰亭序帖及米芾方圆庵记帖中的“是”字是最能见出笔意的萦带。这个“是”字既省去了楷书行笔的繁杂,又增加了艺术的渲染。笔意萦带、牵丝往来的行书用笔特点,既是点画之间的联络,又是字和字、行和行之间的联络,在笔势上尤为显著。在字和字之间,上一字的收笔萦要带下一字的起笔,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附钩,使字和字之间更为流畅活泼,相互映带照应,富有往来的流动感,笔致